唐愛蓮
從咿呀學語開始,悠悠就表現出了強烈的叛逆意識。當他剛能清晰地分清各種稱呼,就開始作怪,對爺爺叫“奶奶”,對奶奶叫“爺爺”。
生活當中,也是如此。你叫他別做,他偏做;你叫他做,他偏不做。你說大,他非說小;你說往東,他偏往西。你叫他穿鞋,他必脫去;你叫他對客人說“再見,慢走”,他必說“再見,快走”!
從某種意義上講,有叛逆意識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或復蘇的標志,同時,與叛逆同宗的逆向思維也是一種創新意識。所以,我并沒有刻意、強制性地去改變他,但也不準備任由他這樣放肆。小子,這么小就給媽媽出難題吶,但媽媽可不怕你。腦子稍一動,法子就來到。
第一招:冷落法
通過觀察,我歸納出他叛逆得厲害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特別興奮時,一種是特別不高興的時候。而這兩種情況又是前者居多,孩童不識愁滋味嘛。同時,他又特別醉心于別人驚呼的剎那,每每你為他的做法失色、驚呼或忍俊不禁的時候,他會獲得一種成功感,并加倍叛逆。所以,這種時候,冷落法就特別管用,比如,他故意叫錯人,或故意做壞事的時候,我們都故意不理他,裝作沒看見、沒聽見,他的熱情漸漸降低,失去了興趣,就會恢復到正常狀態。
第二招:示弱法
帶他出去,要讓他禮貌地和人打招呼。怎么辦?你讓他叫,他肯定是叫相反的。那就只有改法子了,“悠悠,叫他什么呀?媽媽忘記了,你教教媽媽吧。”往往生效。
第三招:選擇法
孩子喜歡做選擇題,所以,非原則性的事項,我盡量尊重他的選擇,不讓他情緒低落。比如,今天去超市,我們去時代還是歐尚啊?看電視,是媽媽給你開,還是你自己開?要出門了,你應該穿皮鞋,還是穿拖鞋啊?
第四招:平衡法
吃飯到一半,他常常由于缺乏耐心,不肯自己吃了。你勸他勸,就是不依。軟硬兼施,把他弄得氣鼓鼓,眼看要發飆了,這時,要給他臺階下,采用平衡法。“來,媽媽幫你吃一口,我家悠悠最聽媽媽話了。”“媽媽幫我吃兩口。”小家伙總要討價還價。“好,吃兩口。”喂完兩口后,他就自己吃了,萬事大吉。
第五招:數數法
這是很多媽媽用的辦法,很靈。可我家小悠有花招。比如洗澡,坐在浴缸玩玩具,就是不肯上來。威脅他:“我數一二三!”每次他都討價還價:“媽媽,你數到八!”好,數到八!我很干脆地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還頗見效,他按約定出來了。
第六招:游戲法
小悠愛上了孫悟空和奧特曼,自詡為“孫悟空變成的奧特曼”。當他叛逆、發脾氣時,就可用游戲的方法,如“妖怪來了,怪獸來了,悟空、奧特曼快穿上鞋去打呀!”“就吃這么點飯飯,怎么打得過怪獸呀?”這種游戲的方法將他的偶像帶入了生活,新奇感、親近感會讓他放棄叛逆的想法。
第七招:親情法
穿褲子太難,不想自己穿。“來,媽媽抱你一下,給你力量!”上樓梯太累,不想自己上。“來,媽媽親一下,身體就變輕了。”不肯給奶奶拿鞋,“奶奶累壞了,誰帶小悠哦!”用親情感化孩子,慢慢拂順他身上的逆毛,是我比較偏愛的方法。
當然了,方法還有好多,什么冷罰法、比較競爭法、欣賞鼓勵法、目標獎賞法等等。但孩子的叛逆是千變萬化的,要用愛心為墜,平等、尊重、心平氣和的引領為鏈,輕輕柔柔地掛在孩子胸前,方能將他們的叛逆轉化為親情和創新。
(作者單位:江蘇丹陽市行知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