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洪強
“大城市不缺碩士生,我們沒什么特別優勢,還不如去農村。”畢業于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的碩士生小高如是說。他曾給上海、北京的大企業投過簡歷,然而卻石沉大海。如今到了浙江海島象山,他發現自己可吃香了,很多學校搶著要。
這是前不久發生在象山的,教育部門招考海島農村教師的事。此次招考除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名應屆和往屆畢業生外,還吸引了9位碩士研究生。經過教學能力測試,最終有7名碩士生被錄用?,F正在象山三中任教的寧波大學外語專業碩士生葉衛華,原先在安徽老家有份工作,來到寧波讀研后,他毅然選擇到偏遠的海島任教。他說:“農村教育人才缺乏,我要為農村帶去新的知識和理念,讓農村孩子也能擁有良好的教育。”聽說海島農村來了一批碩士生老師,家長們十分高興。
看了這樣的新聞真讓人高興,真讓人為他們叫好。的確,現在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已不再稀罕。這說明我們的教育發展了,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對他們的追捧也越來越理性了,這自然是好事,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方面是我們的人才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甚至碩士生、博士生也不例外。除了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的用人單位和我們的大中專畢業生雙方是不是都存在一些問題呢?不可否認,用人單位在可以任意挑選的情況下,不愿花錢培養新手,要挑有實踐經驗的高手;學生呢,則仍然仗著天之驕子的身份挑肥揀瘦,向往高薪、大城市、公務員等。如此,問題或矛盾就出來了。
也許有人會懷念計劃經濟時代,那時候講的是“革命戰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艱苦哪安家、祖國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去處。在那種政治環境下,我們也許沒有選擇,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唯一。今天不同了,蛻去那時的政治色彩,我們更加真實、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了。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的一大進步。當然,我們也看到,近幾年許多大學生的擇業觀開始轉變,他們更加注重現實,正視自己,放下架子,走向基層,奔赴一線。特別是許多優秀大學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進社區、當村官,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在廣闊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其實,我們的大學生心里都清楚,哪一位杰出的人物不是從基層、從一線、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的?就連私營大企業老板的子女也不例外,接班前,老板都要把子女放到最底層去磨練一番。我們的一些無權無錢無勢的普通學子們,還是實際點好,走好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這也是人生道路上關鍵的一步,選擇得好,走好了這一步,就將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以為,還是要把自己的選擇同國家的前途、命運以及社會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選擇做一個雪中送炭人比做一個錦上添花人更容易受歡迎,更有前途,也更能做出一番成績,干出一番事業。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雪中送炭的人了。就像這幾位碩士生,他們的選擇體現了其聰明才智,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下去,他們就會前途無量。真為這幾位碩士生的選擇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