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虹
教師重視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就要充分地備好課,從課堂“導入”的設計開始,使“導入”確實能夠引導教學,成為“必須”的過程。而達到這樣的“導入”效果,與教學資源恰到好處的運用不無關系。對政治教學“導入”中的教學資源的利用,我頗有感觸和想法。
一思:“導入”中運用課堂教學資源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
筆者在教授《經濟常識》“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一節時,曾采用“問題導入”法:請同學講講“我們家中有哪些收入。”這時,一個學生慢悠悠地舉手,然后說:“賭博收入。”頓時,全體學生哄堂大笑。當時,我一臉嚴肅地站在原位,一聲不吭。學生一看大事不妙,馬上收住笑容,似乎在等待我對這個同學進行嚴厲批評。等他們停頓下來,我馬上面帶笑容地大聲說:“某某同學,你回答得真精彩。對,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就是要知道目前我們家庭中除了父母的工資以外,還有什么收入。更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放入自己口袋的。”
接下來,這節課奇特地安靜,尤其是發言的那位同學一臉沉思。在講到“合法與非法收入”這一內容時,我通過講“賭博收入”專門介紹了一國兩制下澳門博彩業的歷史淵源,明確了社會主義大陸賭博業的非法性。這節課的“導入”對同學們理解、掌握本課的理論知識,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都起到了重要的穿針引線作用。
二思:“導入”中運用課堂教學資源能激發情感共鳴
在教學《政治常識》第八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框節時,根據教學目標的了解“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是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黨的領導地位經歷了長期的斗爭考驗”的要求,我采用的課堂“導入”是:“給對聯‘毛澤東使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使中國人富起來寫一橫批。”一個平時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的同學,幾乎是脫口而出:“共產黨萬歲!”
筆者當即就借這個同學的橫批,以下面的導入語進入授課:“我們的同學為什么要高呼共產黨萬歲呢?因為對聯里寫的毛澤東、鄧小平都是我們黨的領袖。中國共產黨在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中,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歷盡艱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祖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共產黨萬歲是我們的心聲,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節課授課的標題)。”應該說課堂“導入”的情感真切,激發了學生的課堂熱情,使課堂一開始就形成了有利的教學氛圍,對這位不善言語的學生的鼓勵作用更是不在言中,即本節課的情感和價值觀教學目標在導入中就有了強烈的感情鋪墊。
三思:“導入”中運用課堂教學資源能體現以理服人功能
筆者也體驗過尷尬的課堂“導入”。比如:《政治常識》第四課第一節“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標”的“導入”,筆者采用的是“談談我國的政黨制度的民主性”。當時,筆者通過錄像資料放映“民主黨作為參政黨,通過各種形式參政、議政”的鏡頭,表現我國政黨制度的民主性。這時,一個學生當即發言:“參政不如直接像西方一樣競爭競選,那不是更民主嗎?”
我當時一楞。為了闡明道理,以理服人,我只好用較長時間穿插講述了下學期《政治常識》第八課的教學內容——我國政黨制度的中國特色。而那節課的課堂教學任務自然未能完成,整課內容的教學也被打亂,顯得牽強、冗長。課后,筆者反思認為,我國的政黨制度體現的民主性作為本課的導入不合適,它更適合作為教學后期有了一定情景、理論鋪墊后的實例,當我們的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我們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的中國特色”時,才可能更易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民主性。在以后的教學“導入”中,我就針對同學的興趣,“投其所好”,展示歷次美國總統競選中兩黨競爭的‘民主性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分析、體會資本主義虛偽的民主本質,以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可見,備課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要求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必須的,“導入”更應當如此。它一定要根據學情,無論采用什么教學資源——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學校內部的還是外部的;課堂內部的還是外部的;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已經被利用的還是潛在的,都要適時、適地、適材、適學,即所謂恰到好處,以使堂課的“導入”效果必要、合適、經典、精彩。
(作者單位:上海市復旦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