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生
目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體說來,仍處于一個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師生存在認識和操作上的問題,尤其是缺乏教師的正確指導和引導。如何幫助中學生走出課外閱讀的迷宮,使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走向理性、有序和高效,從而切實提高語文能力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閱讀。
指向——開列書目,推薦讀物
課外閱讀隨意、無序、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知道該讀什么書。為此,教師應責無旁貸地為學生開列書目,明確閱讀方向。書目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走出知識迷宮的向導。開列書目應注意處理好幾種關系:可行性與可讀性的關系、課內與課外的關系、中外名著與通俗讀物的關系、個性與共性的關系,等等。
導法——介紹方法,指導閱讀
課外閱讀隨意、低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學生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沒有掌握好閱讀的方法,不懂得根據讀物的特點和閱讀的需要靈活運用閱讀方法。為此,教師必須有計劃、有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方法,進行必要的示范和訓練,讓學生掌握精讀、泛讀、略讀、速讀、跳讀等閱讀方法。
1. 把握內容,捕獲信息??创髩K文章、長篇小說宜用速讀、泛讀法,同時用圈、點、鉤、劃等形式找出主要內容或有用信息,包括一些字、詞、句等,再以讀書筆記形式概述要點,記下有效信息。例如讀《三國演義》,通過多種方法掌握內容、捕獲信息后,在讀書筆記中可記下下面的內容:本書的作者、朝代、寫了哪三國、演義的起訖時間、書中的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書中褒誰貶誰等等。
2. 品味語言,揣摩意蘊。閱讀不能只停留在看完一篇文章,浮光掠影、得其皮毛的淺層次上,還應更進一層地探索思考,品味語言,揣摩意蘊。這是閱讀的高級階段,主要通過精讀來完成??梢酝ㄟ^通讀、細讀、反復讀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感悟語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氣韻、感情、色彩;也可以通過朗讀、吟詠、念誦、唇讀、心誦、視讀等形式,全身心地進入作品之中,透過語言文字進入作者的生活,讓作者的情感振動自己的心弦,陶冶自己的感情和趣味。同樣以《三國演義》為例,在反復誦讀中揣摩意蘊,體會諸葛亮那種感恩圖報、鞠躬盡瘁的形象,品味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理解人物的性格、才華與氣度等。
3. 知疑善思,討論交流。有則讀書諺語云:知疑靈犀通,善思出睿智。宋代的朱熹說:“讀書之法,讀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边@里強調的是要邊讀書邊反復思量。那么,學生讀書時應思考什么呢?對于文學作品,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作者刻畫形象的方法、環境烘托的作用、故事情節的發展、文章的線索思路,玩味遣詞造句的妙處;對于自然科學作品,要搞清書上的每一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從作者的思路中去學習科學的思維規律和思想方法。如能帶著問題與人討論或交流,從而舉一反三,解疑釋疑,這就把書讀活了。如讀《三國演義》,學生會質疑諸多問題:赤壁之戰為何稱為“鏖戰”?書中的曹操那么“奸詐”,為什么我們能在課文中讀到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那樣胸襟博大的詩句?歷史上的曹操是否完全如書中所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他?學生通過不斷的質疑探究,學到的就會遠遠超過這書本的知識。
4. 擴展遷移,創立新知。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并能在知識的遷移擴展中求知創新,這是閱讀的最高境界。擴展,是對閱讀內容的一種延伸,是在理解了原文的創作意圖、把握了作者思路前提下的一種創作活動,一般含有復述原文內容、談心得體會、寫讀后感等幾種。遷移,主要是指閱讀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包括仿寫、仿段、仿篇和創造等訓練項目,也包括比較同類內容在不同書中的寫法的異同,吸收更高明的寫法。創新,則往往是在遷移擴展中有所啟發,它要求學生不是有意識或有目的地進行模仿,而是把對知識更新性的東西、技能性的東西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創造活動,學生如果能夠達到這種效果,那課外閱讀就真正有了成就。
在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上,教師還必須處理好階段性和整體性的關系,團結協作,步調一致,共同探討、研究,制定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課外閱讀計劃和各年級、各階段的具體閱讀方向、內容、篇目,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對必讀書目進行適度調配,形成一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隨年級而遞升的系列化閱讀,使課外閱讀在橫向上呈蛛網式攀牽延伸,在縱向上呈階梯式螺旋上升。
督評——檢查督促,評估效果
中學生的自覺性畢竟有限,課外閱讀需要必要的檢查、督促、評估,最好能將課外閱讀制度化——課堂化、作業化、考評化。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堂,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課,每周至少到閱覽室閱讀報刊一次,每周完成一定數量的閱讀任務,教師適時檢查、點評,將課外閱讀的任務納入到學生的考評機制中去,實行課外閱讀登記制度,每月將學生的閱讀情況在全班公榜,并與班主任相配合,在學期評課中,對整個學期的課外閱讀給予評估,還作為各類先進評比的標準之一,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制度化,以及在閱讀中所激發出的審美情趣,保證了規定的課外閱讀量的完成,不斷使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漸趨于自覺,閱讀便成為一種心理需求,養成讀書、看報、動腦動筆的良好習慣;而且課外閱讀將知識日積月累、不斷重組,積淀成為學生的個體言語能力,形成敏銳的語言感受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課外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陶行知有一段很精辟的話:“解放他們的眼,使他們能看;解放他們的耳,使他們能聽;解放他們的身體,使他們能動;解放他們的腦,使他們能想?!闭Z文閱讀教學應是飛揚激情,燃燒思想,閃爍青春。作為語文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教師,只要加強研究,不斷實踐,幫助學生真正明白課外閱讀的目的,領會課外閱讀的必要性,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就能走出迷宮,使課外閱讀走向理性、有序和高效。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斗門區乾務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