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
長期以來,在互聯網領域,我們一直以美國為導師,美國人做什么,有什么理論,我們就跟著學。事實證明,這是對的,因為互聯網的概念、理念、結構都是美國人的,美國在互聯網領域居世界前列。學美國,就是在中國做好互聯網的出路。
不過,在3G到來之時,我們是不是也要跟著美國走呢?通過自2001年到現在全世界的3G發展和總體格局的觀察和分析,可以說,歐美在3G時代已經全面落后了,在3G領域是失敗的,到今天他們基本上還沒有找到一條正路。
那么,為什么歐美3G會失敗呢?根本原因是理論?;ヂ摼W發展過程中,對于這個新的網絡,美國人創造性地提出了 “自由和開放”理論,并且將其滲透到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和步驟,事實證明是成功的。然而3G到來時,美國人沒有清醒地認識到“手機網”不是互聯網,基于手機構建起的網絡體系是一個新的網絡體系。和互聯網相比,手機終端、用戶體驗、市場規模、業務形態都不一樣,運營商的網絡結構也不一樣。這是一個新的網絡,需要基于新的用戶體驗,開發新的業務,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但是美國人一直困守 “移動互聯網”的概念,用互聯網的思維看手機網。在他們心中,移動互聯網就是數據卡。這種落后的思維,導致了歐美3G的全面失敗。在手機網的發展過程中,歐美已經失去了世界發展標桿的地位。
今天,3G業務發展的標桿已經從美國轉到了日韓。雖然在日韓仍然叫移動互聯網,仍然沒有理清手機網的概念,但無論是日韓的運營商還是用戶,手機上網就是手機上網,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已經將兩個概念區分開:發展3G的價值,不是建設一個上互聯網的網絡,而是要依據手機網的特點,依據手機的用戶體驗和使用習慣,建立起另一套業務與商業模式,哪怕一些業務貌似和互聯網一樣,甚至用一樣的名字,但是在手機網上,它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新業務。比如日本的雅虎,用手機打開,已經是通過專用的客戶端,支持的格式也是基于wap的格式,用戶體驗完全不同,商業模式也發生了細微變化。包括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YouTube,在IPhone手機上也有一個YouTube,但已經完全不同于互聯網上的YouTube,它的視頻格式完全不同于互聯網上的格式,編輯界面也是新的界面,這已經是一個手機網應用,而不是傳統互聯網應用。
日韓正是理解了移動互聯網不是互聯網,才建立起基于手機網的業務體系,成為今天世界的標桿。因此,對中國而言,起步晚是一件壞事,但也是一件好事,因為起步較晚更可以從歐美和日韓的得失上,看到未來手機網發展的實質。對于中國從事3G業務開發的大部分人而言,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楚,手機網不是互聯網,它們在網絡結構、業務模式、商業模式、使用習慣上都完全不同,我們可以潛下心來,認真地把玩一下手中的小手機,認真地體會它的特性,理解它的業務,不再照搬互聯網,而是重新開發出大量適合手機的應用和業務,建立新的商業模式。這樣,很可能不久,中國就是世界的標桿?!ㄗ髡呤潜本┼]電大學世紀學院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