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弘
摘要博士論文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國家圖書館對博士論文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收藏,而應該是深層次服務,最終實現博士論文全部信息資源的全面開發和利用。為此,提出4wT建議:擴大博士論文的收藏范圍;全面揭示博士論文的信息;完善博士論文的共建共享;加強博士論文的出版發行;建立博士論文的網絡交流平臺。
關鍵詞博士論文深層次服務開發利用
1導言
自1981年正式實行學位制度以來,隨著社會對科學知識需求的不斷加大,我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從首批18名博士發展到2006年的36247名博士。由于博士論文具有內容專深、選題現實等特點,因而近年來倍受讀者的關注和青睞,在圖書館界受重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這部分珍貴的文獻,卻并沒有被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作為教育部指定的全國博士論文收藏中心,有義務也有能力在博士論文的開發利用中起到帶頭作用。本文探討作為國家圖書館,如何帶領全國各論文收藏機構,對博士論文由簡單的收藏模式,轉變到對博士論文的深層次服務中來,最終實現博士論文信息資源全面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博士論文的應有價值。

2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利用現狀
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定的全面收藏和整理我國博士論文的專門機構,專門設置學位論文收藏中心,根據博士學位論文的特點,制作博士論文書目數據提供讀者查詢;開辟了博士論文文庫閱覽室,為讀者提供包括博士論文在內的紙質版學位論文閱覽服務;建立了博士論文全文影像資源庫,提供博士論文全文前24頁的展示瀏覽。
同時,國家圖書館還注重加強對博士論文二次文獻的編寫工作。早在1990年,國家圖書館就編輯出版《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提要》一書,該書分兩本,分別介紹了1981年至1990年期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博士論文7000余篇。2007年,國家圖書館又編輯出版了《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提要(人文社會科學部分,2005)》,收錄5600余篇。
3博士論文的開發利用
作為國家圖書館,如何充分利用代表國內最前沿學術水平和技術水平的博士論文,為知識學習、信息傳播和教育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引導讀者最大限度地使用這種文獻資源,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僅僅通過圖書館閱覽的方式來介紹博士論文,讀者面還是非常有限,博士論文的內容也不能充分被利用。以國家圖書館為例,2006年接待查閱學位論文的讀者人數為47088人,甚至還不足2006年全部畢業研究生人數的20%。國家圖書館應該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開展深層次服務,為博士論文的深層次開發利用盡自己的力量。
3,1擴大收藏范圍
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的收藏范圍包括大陸地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學位論文、臺灣地區部分博士論文、部分海外華人華僑博士論文。除了大陸地區的博士論文得到系統全面的收藏以外,其他收藏還有待改進。
首先,作為專業的博士論文收藏機構,不僅應該收藏大陸范圍的博士論文,還應收藏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博士論文。由于港澳臺地區的博士授予不歸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收藏起來必然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增加收藏:1、直接索取。可以由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收藏中心直接和港澳臺各學位授予單位或者下屬圖書館、檔案館聯系,索取他們的博士論文。2、交換。利用館際交換的方式,國家圖書館與港澳臺各學位授予單位圖書館進行交換論文。但是由于博士論文的版權不歸國家圖書館所有,可以由國家圖書館或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出面與大陸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版權的協調。3、購買。通過圖書進出口公司等圖書銷售單位,直接購買港澳臺地區已經處理過版權的博士論文。

其次,國家圖書館在做好中國的博士論文收藏工作的基礎上,也應該將收藏的范圍進一步延伸。例如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及其國際地位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海外中國學已經成了國際熱點。海外中國學在相當程度上代表國際學術界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認識,影響國際社會及其學術界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加強對海外中國學的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共識。但是國家圖書館關于海外學者(包括華人、華裔和非華裔)研究中國問題的論文卻沒有收藏。所以國家圖書館在努力收集全球華人博士論文的同時,還應有計劃地逐步將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研究中國學的博士論文全面收藏。

3,2全面揭示信息
國家圖書館現在的書目數據可以通過題名、作者、導師、學科專業、學位授予單位、授予時間這些信息檢索到相關論文。隨著圖書館的發展,對書目數據的要求也不斷變化。MARC作為保存書目信息的方式,其包含的內容也應隨之不斷加強。
為了增加博士論文信息的深度和廣度,更加充分地揭示博士論文信息,讓讀者通過書目數據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博士論文全部內容,應該將博士論文的摘要、目次、參考文獻等信息放到機讀格式中。我國臺灣地區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將學位論文的摘要、目次、參考文獻等信息,放到機讀格式中。具體來說,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MARC數據除了現在的這些著錄項目,還應該在MARC數據的3字段增加對摘要、目次、參考文獻、基金或項目等信息的揭示;同時為了豐富研究生及導師個人信息,讓讀者通過書目數據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和導師的情況,方便進行人稱規范,應該將研究生及導師的出生年月、性別、籍貫、民族等個人信息放到機讀格式中,具體來說,應該在MARC數據的7字段增加研究生及導師信息的揭示,如表1所示。
3,3資源共建共享
作為國家圖書館,要逐漸完善自建數據庫。具體來說,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全文影像資源庫現有博士論文近10萬種已完成影像掃描,但和現在的博士畢業生人數相比,數據庫的進度還需要繼續加快,同時,還應該采取其他方式直接獲取電子版博士論文。例如,爭取得到學位授予單位或者博士本人的許可,獲取博士論文的使用授權,直接使用博士自己的電子版,既提高了數據庫的制作速度,又避免因掃描帶來的誤差。
國家圖書館還可以借助聯合編目的力量提高博士論文的編目速度。國家圖書館全國聯合編目中心現在擁有學校成員館數百家,如果這些成員館都可以為國家圖書館提供博士論文的聯合編目數據,在實現博士論文書目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同時,不僅提高了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編目的速度,也提高了文獻信息和作者信息的準確性。
3,4出版發行
由于許多博士論文的選題直接來自國家各部委的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各類基金和攻關項目主持單位通常要求項目承擔者將最終成果以報告形式公開出版。因此,近年來博士論文以紙本印刷方式公開出版的數量大幅增長。
但是,在博士論文總數中能夠出版發行的所占比重仍然很低。截止到2004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人數達到13萬余人①,而能夠正式出版發行的學位論文僅
3590篇②。同時,雖然有40余家出版社出版了不同數量的博士論文,但是出版有一定延續性,達到一定數量的出版社很少。而且出版方式混亂,有的按學校出版,有的按學科出版,甚至會造成重復出版的后果。國家圖書館應該發揮自己有出版社的優勢,聯合教育部、學位授予單位等相關機構相互溝通協調,建立一個有序的出版網絡,盡可能多地出版博士論文,力爭系統地對博士論文進行資助出版,全面揭示我國博士論文研究成果。
由于博士論文內容專深,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面的博士論文出版確實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全面、快速傳播數量巨大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應該全面編纂博士論文摘要。摘要通過較短的篇幅概括出論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揭示出論文的精神要義,反映出作者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的優勢,便于讀者掌握某一專業在某一時期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和內容。現已編纂出版的博士論文摘要如表2所示,但是統計發現,博士論文摘要的出版發行情況并不受重視,無論是結集出版還是在雜志上刊登,無論是按照學科門類還是授予單位出版,都缺乏連貫性。國家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既是博士論文收藏機構,又擁有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雙重優勢,一方面將2005年以后的博士論文摘要繼續編輯出版,同時盡快地將1991年至2004年之間的博士論文摘要回溯出版。保證《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連貫性和完成性。

3,5網絡交流平臺
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的國家圖書館,應開辟一個專門的學術交流平臺,提供一個能夠迅速調整與更新的網絡環境,集合海內外博士,介紹各自博士論文的內容,就各種議題開展學術交流與研討,使專家學者能較及時地發現最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為各學科的發展建設獻計獻策。可以在圖書館學方面建立這種學術交流平臺。目前,國家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在互聯網、館域網上向讀者提供超過200TB的豐富數字資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與國家圖書館簽署了合作協議;圖書館學專業博士后工作站也已經設立……,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將圖書館學的學術交流平臺建立起來。圖書館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與圖書館的具體工作是分不開的。在這個學術平臺上,圖書館學博士不僅可以方便與其他博士交流,更方便他們真實接觸到圖書館的實際工作。而對于圖書館員,也比以往更容易學習到先進理論,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
4結語
博士論文作為重要的科研文獻資源,系統、全面、具體地反映了各學科專業前沿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發展狀況。加強對博士論文的開發利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博士論文利用率,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