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國立圖書館之雙星

2009-10-20 09:04:56黃少明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9年5期
關鍵詞:圖書館

黃少明

摘要民國時期,我國共存在過五座國立圖書館,其中,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發展歷程相似,歷史地位相仿,組織機構相近,對我國圖書館事業和學術研究所作的貢獻相當,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立圖書館之雙星。

關鍵詞北平圖書館中央圖書館比較研究

我國早期圖書館發展史上,曾先后出現過五座國立圖書館:一是國立北平圖書館;二是國立中央圖書館;三是國立西北圖書館;四是國立羅斯福圖書館;五是國立西安圖書館。1926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雖也是國立的,但實際只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附屬機構,算不上是獨立的國立圖書館。

在國立圖書館中,國立西北圖書館于1943年籌備,1944年6月成立,1945年7月停辦,1946年9月復館,1947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圖書館,館藏圖書9萬余冊,1949年后與甘肅省立蘭州圖書館合并為甘肅省圖書館;國立羅斯福圖書館是民國政府為紀念1945年4月逝世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所設,1946年7月籌備,1947年正式成立,至1948年4月,館藏中西文圖書16余萬冊,1949年后改名為重慶市圖書館;國立西安圖書館自1946年起,就一直處于籌備階段,未正式成立。上述三館雖為國立,但成立較晚,存在時間不長,且規模小,藏書少,影響僅限于西北或西南地區,是不可能和另外兩座國立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比肩而立的。

民國時期,唯有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發展歷史相似,地位相仿,機構設置相近,所作的貢獻相當,堪稱國立圖書館之雙星。

1歷史相似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有著非常相似的發展歷史。

1,1都由知名人士倡議創設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都是首先由知名人士倡議,然后才創設的。

二十世紀初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倡議于京師創設圖書館,如1905年,張謇在《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和《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國博覽館議》文中,已提出在北京創設國家圖書館的問題。羅振玉1907年在《京師創設圖書館私議》一文中,更明確地提出,“保固有之國粹,而進以世界之知識,一舉而二善備者,莫如設圖書館。方今歐、美、日本各邦,圖書館之增設,與文明之進步相追逐,而中國則尚闃然無聞焉。鄙意此事亟應由學部倡率,先規劃京師之圖書館,而推之各省會。”正是這些有識之士的推動,清政府才于1909年正式籌建京師圖書館(北平圖書館的前身)。

在京師圖書館宣布建館之后的第20個年頭,即1929年1月28日,中華圖書館協會在南京召開的第一次年會上通過決議,呈請教育部盡快籌辦國立中央圖書館。在這之前,王云五(時任上海東方圖書館館長)已在1928年5月召開的全國教育會議上提議在南京籌辦國立中央圖書館并獲得通過。1933年初,當時的教育部正式開始籌備成立國立中央圖書館,并委任蔣復璁為籌備處主任。

1,2都在籌備階段遭遇重大事件

京師圖書館從籌備到對外開放共歷時三年。在籌備工作開始后的第三年(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經過這次革命,中國從此結束了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帝王統治,開始了新的歷史紀元。在這場激烈的社會動蕩中,京師圖書館的籌建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甚至一度中斷,好在民國政府成立之后,很快任命了新的館長,恢復了籌備,并于1912年8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央圖書館從籌備到對外開放也歷時三年(1933年籌備,1936年9月1日在籌備期間對外開放閱覽)。在籌備工作開始后的第四年即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是年8月,該館停止開放,原打算很快實施的建設館舍的計劃,也因此嘎然中止。11月,南京淪陷前夕,該館被迫撤離,遠遷重慶,導致籌備工作前后延續了7年,于1940年才算正式成立。

1,3都有一段在戰亂中艱難辦館的經歷

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北平和南京先后落入日寇之手。在這兩城市淪陷之前,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籌備處都已作了撤離的安排,之后,前者南下,后者西遷,開始了在戰火縫隙中長達8年的艱難辦館的歷程。

北平圖書館在北平淪陷之前,已將館藏的5千余部6萬冊善本圖書移存上海,并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但基本藏書仍留在原館。其撤離主要是工作重心的南移。當時,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館長袁同禮(1940年被聘為代館長)于1937年8月奉命撤離北平,9月,代表北平圖書館在湖南和長沙臨時大學擬定合組辦法,其后,又于1938年南下昆明,先后設立北平圖書館昆明辦事處、香港l臨時通訊處(設在馮平山圖書館內)和重慶辦事處。此間,曾和益世報合作,每半月出一期圖書副刊。1939年,在昆明成立抗戰史料室,與西南聯大合組圖書館,共同組織中日戰事史料會(北平圖書館負責收集和整理資料,西南聯大負責編纂),將收集到的資料,分別陳列在西南聯大的文法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北平研究院和中日戰事史料征集會,公開閱覽。

中央圖書館籌備處在南京淪陷之前,已將重要典籍裝入262箱封存于故宮博物院在寧新建的庫房,然而撤離之時,由于船艙的限制,僅運走130箱。離開南京后,籌備處輾轉于武漢、長沙、宜昌,最后抵達重慶,并于1938年5月在重慶開設參考閱覽室和抗戰文庫,供公眾閱覽。數月后,在昆明分設出版品國際交換處辦事處。1939年,為避敵機轟炸,又疏散至江津縣白沙鎮附近,在那里設立了民眾閱覽室。1940年8月1日,結束籌備,正式掛牌建館,并于第二年建成重慶分館。1946年重返南京。

1,4都有大批珍本圖書流落在外

北平圖書館大批珍本圖書流落在外的時間發生在抗戰之時。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該館為防日寇占領上海法租界,危及先前寄存于那里的6萬余冊善本圖書,特從這些善本圖書中精選出2720部,3萬余冊,分成三批,從上海運至美國,寄存于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從此,這批珍本圖書,未能再重回北平圖書館(1965年后,被運往臺灣,現藏于臺北中央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大批珍本圖書流落在外的時間則發生在抗戰之后。

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政府在退守臺灣之前,將中央圖書館所藏13萬余冊善本圖書,包括201部宋刻本,230部元刻本,6219部明刻本,344部清刻本等,分三批運至臺灣。之后,這批圖書成為1954年創辦的臺北中央圖書館的基礎館藏。

1,5都和庚款有一定聯系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經費來自教育部的撥款,但有一部分則來自庚款。

庚款即庚子賠款,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向八國(另加上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和葡萄牙等國)繳納的賠款銀4億5千萬兩(自1902年起,分為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折合9億8千多萬兩)。1908年,經中國駐美公使梁誠的多次交涉,美國政府同意退還其所得

賠款中超出實際應賠的部分,即“冒報浮報”部分,轉而作為資助中國學生留美的費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在中國人民“退款興學”運動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又于1924年5月宣布第二次退還庚款(為庚款余款),9月,中美雙方組成“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中基會),具體負責這部分庚款的使用。與此同時,英國也于1922年同意退還庚子賠款,不過直到1930年,才與中國政府正式換文。1931年,中國政府正式成立“中英庚款董事會”,來管理、分配和監督使用這筆款項。

北平圖書館的庚款來源于美國退還的部分。1925年,中基會本著資助中國的文化事業先從資助圖書館人手的原則,和當時的教育部擬定了合辦國立京師圖書館契約。按契約,京師圖書館的經費分臨時費和經常費,臨時費為100萬元,用于建筑館舍及購置書籍,分四年支出,完全由中基會負擔。經常費為每月5千元,由中基會和教育部各出一半。這是中基會用美國退還的庚款,資助圖書館建設的第一筆,也是其中最大的一筆款項。

中央圖書館的庚款來源于英國退還的部分。1933年8月中華圖書館協會在北平召開的第二屆年會上,通過要求“中英庚款董事會”撥款給剛成立不久,仍處于籌備階段的中央圖書館建筑館舍的議案。1934年5月,“中英庚款董事會”召開第24次全體董事會議,同意撥給中央圖書館建筑費150萬元。這是“中英庚款董事會”資助圖書館的項目中最大的一筆款項。

需要指出,退還的庚款,本質上仍是中國人民的血汗錢,而并非是西方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恩賜,這就好比一群強盜搶了一個人的錢,最后又從這筆非法獲利中,拿出一點返還給被害人,以示友善,道理是一樣的。但不管如何,以退還的庚款資助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仍有積極的意義。

2地位相仿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均為民國時期的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以及推動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核心館和對外交流的中心館。

2,1國家圖書館

民國時期公共圖書館可分為三類,即國立圖書館、省市立圖書館和市縣立圖書館。省市和市縣立圖書館由地方教育部門主管,國立圖書館則由教育部主管。但由教育部直接管理的國立圖書館,不等于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圖書館。前面所提到的國立西北圖書館、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和國立西安圖書館,就功能而言,最多算是中央政府出資辦的為地方服務的圖書館,或限于收藏某一方面資料的圖書館。而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則不同,兩者既是國立圖書館,也是國家圖書館,地位明顯高于其他三座國立圖書館。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同處圖書館界的最高端,論地位,難分仲伯。凡國內有圖書館參與的重要組織和重要活動,兩館一般都會被國民政府教育部放在同一位置上來加以考量,享有同等的待遇,如1945年4月成立的“戰時文物保存委員會”(后改稱“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1946年7月成立的羅斯福圖書館籌備委員會,1947年3月成立的接受敵偽文物統一分配委員會,及1947年8月成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等,都同時列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和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為委員。

當然,作為國家圖書館,兩館之問的差異還是有的。這種差異,不能簡單地以雙星中的“伴星”和“主星”相類比,不能說哪一個館為主,哪一個館為輔,不能說一個館圍著另一個館運轉。不過,兩館確有不同的分工,特別是在上世紀40年代,中央圖書館被賦予了更多代表國家圖書館的特質,如中央圖書館對全國圖書館有業務輔導義務,而北平圖書館沒有,中央圖書館設出版品國際交換處,而北平圖書館未設。

2,2國家總書庫

在國立圖書館中,西北圖書館、西安圖書館和羅斯福圖書館的館藏范圍有限,藏書量也有限。西北圖書館的藏書多偏重于收集有關西北地區的文獻資料(該館還另設有西北文物研究室),服務多限于西北地區,就是在《西北日報》上辦的周刊,也取名叫《西北文化》。西安圖書館大體上也是如此。羅斯福圖書館主要是一座紀念性的圖書館,館藏重點是:有關羅斯福總統的資料,有關美國歷史的資料,以及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由此來看,三館都夠不上全國總書庫的稱號。

北平圖書館是最早的國家總書庫。其前身,即京師圖書館,在籌備時就已經以國家圖書館名義收藏了國子監南學的書籍和內閣大庫的殘卷,及8千多卷敦煌石室所藏唐人寫經。其后,又先后收藏清翰林院的《永樂大典》殘卷、外務部的《古今圖書集成》(影印本)、文津閣的《四庫全書》,以及從各地調取的官書。1916年,教育部要求國內所出圖書“均應以一部送京師圖書館庋藏”(我國出版品呈繳制度由此而形成)。1933年,北平圖書館藏書達40余萬冊,為當時國內藏書最多的圖書館,至1940年代末,藏書已超過100萬冊。

中央圖書館同樣作為國家的總書庫,則后來居上,從籌備之時起,便向社會廣泛征求圖書。此項工作得到國民政府教育部等政府部門的全力支持,1937年新制定的出版法規定,凡國內出版品應呈繳國立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和北平圖書館)各一份。之后,其館藏圖書增長很快,1936年還只有近7萬冊(包括當時教育部撥給的北平檔案處的圖書4.6萬冊),1941年便達到15.3萬冊,1947年更是達到120余萬冊(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戰后收繳的敵偽圖書館的書刊和無主書刊),藏書量已超出北平圖書館,至少也和北平圖書館不相上下。

2,3推動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核心館

在上世紀20年代之前,我國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圖書館事業的核心。北平圖書館(其時仍稱京師圖書館)雖是國家圖書館,但因各種原因,卻自顧不暇(1913年——1917年間甚至一度閉館),尚無能力領銜帶領全國各類圖書館共同向前發展。直到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將事務所(協會辦事機構)設在北平圖書館,協會的理事長也由北平圖書館的負責人擔任。應該說,此時,北平圖書館作為中國圖書館事業核心館的地位才真正得以確立。

上世紀20年代末,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這一舉措使北平圖書館處境非常尷尬——作為國家圖書館,卻遠離國家的首都。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才有了日后中央圖書館的立項和建設的問題。中央圖書館在成立之后,在館內設立圖書館事業輔導委員會,研究和實施全國圖書館事業輔導事宜。抗戰勝利后,又成立了包括館長和各部門主任在內的圖書館事業研究委員會。1947年3月,中華圖書館協會的辦事機構從北平圖書館遷人中央圖書館,由中央圖書館具體負責協會的日常工作。這標志著中央圖書館已承擔起了原先由北平圖書館所承擔的責職。

2,4對外交流的中心館

民國時期,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最有資格最有能力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對外交流,包括對外人員交流和對外書刊交流。

2,4,1對外人員交流

北平圖書館從1929年到1937年曾多次和國外

圖書館互換館員,如1932年和德國普魯士國立圖書館互相交流館員,1934年和法國國立圖書館互相交流館員,1935年也曾和英國有關方面約定交換人員,此間,還派出人員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和赴該大學圖書館進修”。

中央圖書館1937年曾派員赴德意志圖書館實習,并考察英法等國圖書館事業。1939年又派員赴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實習,研究近代圖書館技術。

總體來說,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對外人員交流,主要集中在上世紀30年代,之后,因戰爭因素,此類活動基本停止。

2,4,2對外書刊交流

中國圖書館對外書刊交流活動,始于上世紀20年代。1925年,民國政府決定加入國際交換出版品協約。同時在國內成立出版品國際交換局,先后委托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平圖書館編輯出版政府出版品目錄,1926年,又委托北平圖書館代表中國圖書館接受外國政府出版品。因而,北平圖書館是中國最早接受外國政府出版品,且對這些出版品進行編目和提供對外閱覽服務的圖書館。1928年,這項工作由中央研究院承擔(該院為此特在上海設立了出版品國際交換處),1934年,又由新成立不久的中央圖書館籌備處接辦。此后,出版品國際交換處就一直隸屬于中央圖書館,成為該館的一個部門。據統計,其時,出版品國際交換處共進口圖書116箱,129包,12363公斤;出口圖書111箱,778包,18013公斤。出口圖書111箱,778包,18013公斤。

事實上,北平圖書館在不再參與官方的出版品國際交換工作之后,仍通過一些民間的渠道,保持和國外圖書館及其他一些機構的聯系,獲得相關的書刊資料,如,抗戰時期,該館設在香港的辦事處,就專門負責收集和及時向內地轉運國外書刊。

3設置相近

也許是民國時期最大的兩座國立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在所有公共圖書館中組織機構設置最為接近。

民國時期,各省市縣立圖書館的組織機構設置(包括名稱)原先并不統一。直至1939年,國民政府發布的《修正圖書館規程》才規定,省市立圖書館須設立總務部、采編部、閱覽部、特藏部和研究輔導部,縣立圖書館須設立總務組、采編組、閱覽組和推廣組。不過,此部法規以及以后陸續發布的其他一些圖書館法規,都沒有涉及國立圖書館,主要是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機構設置問題。而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機構設置,則分別在各自的組織大綱或組織條例中作了規定。

在上世紀30年代,北平圖書館和處于籌備階段的中央圖書館在機構設置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當時,依據1929年制定的《國立北平圖書館組織大綱》,北平圖書館(時為教育部和“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合辦的圖書館)成立圖書館委員會(由正副館長和7名委員組成),下設購書委員會和建筑委員會,及閱覽部、編撰部、總務部、采訪部、善本部、金石部、輿圖部和期刊部等八部門(每個部門又設若干組),另外還設有一個編纂委員會。而同一時期,中央圖書館雖然也設有購書委員會和建筑委員會,但在部門上,卻只設總務、圖書兩組,總務組下設文書、會計、庶務三股,圖書組下設采訪、編目、閱覽三股。應該說,這樣的設置,和其仍處于籌備階段有很大的關系。

到了1940年代,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組織機構設置就比較趨于一致了。

1940年8月,中央圖書館結束籌備,正式成立。依據當時公布的《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設置總務組、采訪組、編目組、閱覽組和特藏組。幾年后,即1946年,北平圖書館也在其公布的《國立北平圖書館組織條例》中規定,設置總務組、采訪組、編目組、閱覽組、特藏組、善本組、輿圖組和研究組。在這里,北平圖書館設置的是八個組,其中五個組(采訪、編目、閱覽、特藏、總務)和中央圖書館完全相同(另外兩個組,即善本組和輿圖組,理應歸入特藏組,但北平圖書館考慮到本館特點和歷史等原因將之單列,這樣的做法并不會對五個組的劃分帶來實質性的影響)。此外,1944年召開的中華圖書館協會第6次年會,曾要求圖書館(主要是省立圖書館)將采編組分為采購和編目兩組,然而,最后也只有北平圖書館、中央圖書館等個別圖書館堅持采用了這一分組辦法。

在工作人員的職務序列上,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也基本相同。

民國早期,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崗位和職務名稱比較混亂,沒有一個統一的設置和叫法。1939年制定的《修正圖書館規程》,第一次確定省市立圖書館除了設館長和部門主任之外,可另設干事和助理干事。然而,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在工作人員崗位的設置和職務名稱的叫法上,卻和省市立圖書館略有不同。

中央圖書館在籌備期間,工作人員的職務設主任、高級事務員、事務員、助理員、書記和練習書記。在正式成立之后,改設館長、主任、編纂、編輯和干事。北平圖書館在1930年代,工作人員的職務設館長、主任、編纂、組長、助理編纂和組員,和中央圖書館有一定差別。其后,于1946年作了調整,調整后各職務的名稱為館長、主任、編纂、編輯和干事,則和中央圖書館相同。在所有的公共圖書館中,唯有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這兩大國立圖書館安排有編纂和編輯之職。編纂在圖書館中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任此職者多為當時圖書館界和學術界負有聲望的名人學者。

4貢獻相當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對中國圖書館事業所作的貢獻,大抵相當,各有所長,主要表現在對書刊資料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圖書館業務建設,學術研究等方面。

4,1在書刊資料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方面所作的貢獻。

前面筆者已經提到過,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都是國家的總書庫。兩館在收集、保管和利用國內外書刊資料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在抗日戰爭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尤為如此。

1938年,中央圖書館在遷至重慶之后,與當時的教育部、外交部,以及中英庚款董事會、中華圖書館協會等組成“戰時征集圖書委員會”,向國外征集圖書,以此來補充國內一些圖書館遭戰爭損毀的館藏,具體事宜則由中央圖書館的出版品國際交換處承辦。同年,北平圖書館也與西南聯大共同組織“中日戰爭史料征輯會”,開展類似的文獻資料征集工作。不過,“中日戰爭史料征輯會”和“戰時征集圖書委員會”稍有區別:前者純屬民間組織,后者則帶有官方性質;前者征集資料的范圍更廣泛,不僅包括國內外出版的書、報、刊,而且包括布告、宣言、傳單、地圖、照片、影片等宣傳品,甚至還包括敵偽出版物,而后者的征集范圍則基本僅限于國外。

前面筆者也已提到,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為免遭日寇掠奪,在北平和南京淪陷之前已將許多珍本圖書轉移。這是兩館對國家珍貴古籍所采取的一種保護性措施,除此之外,抗戰期間,兩館還在上海秘密采購善本圖書,以防珍貴典籍落人日寇之手。

中央圖書館在上海的采購活動,主要委托“文獻保存同志會”進行,經費暫從管理中英庚子賠款董事

會撥給該館的建筑費中墊支。“文獻保存同志會”的愛國人士(鄭振鐸、何炳松等)自1940至1941兩年間,冒著生命危險,收購了吳興張氏適園、南潯劉氏嘉業堂、江寧鄧氏群碧樓等舊藏珍本,數量之多,用鄭振鐸的話來說,連他自己“也不能相信竟會有這么好的成績!”北平圖書館在上海的采購活動則主要由其在上海的辦事機構負責。該館設在上海法租界的辦事處,在保管戰前就已經疏散到這里的珍貴書籍的同時,也努力收購流入社會的善本圖書,搶救國之瑰寶。

至于在書刊的利用方面,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因戰爭期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正常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兩館還是在國統區盡其所能地創造條件為社會為公眾提供服務。當然,這種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和和平時期是不好相比的。一般說,北平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多限于和西南聯大的合作,中央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則限于重慶及其周邊地區。兩館在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上雖有所不同,但都堅持了在戰爭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應該說,這種堅持本身就是對中國圖書館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4,2在圖書館業務建設方面所作的貢獻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都為圖書館業務建設做出很大努力,如,北平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中最早引進參考咨詢工作,最早開展館際互借,最早將善本、金石、輿圖單獨設部(后統稱特藏部),最早編制一個地區圖書館的聯合目錄。中央圖書館則在開展對圖書館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編制全國總書目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1930年,北平圖書館聘請劉國鈞主持編制全館總目錄,同時修改制定中文編目條例。該條例共14章98條,對著者、書名、版本等項目和著錄方法作了詳細規定,是國內最早,也是當時僅有的中文圖書編目條例。

1935年,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也開始制定中文圖書編目規則,并于1936年在《學觚》上先行發表《暫行中文圖書編目規則》(之后,經過多年的實踐和修訂,于1946年正式交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編目規則包括《中文圖書編目規則》、《善本圖書編目規則》、《期刊編目規則》、《地圖編目規則》、《拓片編目規則》和《檔案編目規則》。

在此基礎上,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先后印行目錄卡片,一方面供本館使用,另一方面供其他圖書館購置使用,開創了我國圖書館集中編目之先河。

4,3在推動學術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都十分重視通過編輯出版書刊來推動讀書活動,開展學術研究。

北平圖書館出版過的刊物有:《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28年創刊時原名《北京圖書館月刊》,后數度更名,1930年改為此名,1937年停刊),《讀書月刊》(1931年創刊,1933年停刊),《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26創刊,1938年停刊,年刊),《圖書季刊》(1934年創刊,有中英文兩種版本,1937年停刊。1939年中文版在昆明復刊,1943年遷至重慶出版,1948年12月停刊),《北京圖書館協會會刊》(1924年8月創刊,不定期出版)。

中央圖書館出版過的刊物有:《學觚月刊》(1936年1月刊行,1937年上半年停刊),《圖書月刊》(1941年12月創刊,每年一卷,出至第三卷第6期停刊),《書林季刊》(英文刊物,1946年6月創刊,1947年3月停刊,共出版4期),《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47年3月創刊,同年12月停刊,共出版4期)。

仔細分析,兩館編輯出版刊物有幾點很相像:一,因受時局變化影響,兩館所編刊物都曾多次被迫停刊,但兩館辦刊的努力卻一直沒有停止過,時出時停,又時停時出,這在當時的圖書館中是并不多見的;二,所取刊名接近,如《圖書月刊》對《讀書月刊》,《書林季刊》對《圖書季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對《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三,都出版過全英文版的刊物,盡管時間不長,但卻是圖書館界僅有過的兩種外文館刊(1944年中華圖書館協會也曾編輯出版過英文的圖書通訊,但屬會刊,而非館刊);四,都由知名學者主編,北平圖書館的刊物由袁同禮親自主編;中央圖書館的《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由鄭振鐸、王庸編輯,《書林季刊》由錢鐘書編輯。

為了推動國內的學術研究,北平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在編輯出版學術著作,包括編輯出版目錄、索引,影印古籍圖書等方面同樣花了很大功夫。

其中,北平圖書館編輯出版的書目、索引最多,內容涉及許多學科領域,數量在70種左右,如《中國官書書目》、《中國小說書目》、《滿文書聯合目錄》、《元明清戲曲總目》、《館藏法文書目錄》、《唐人寫經索引》等。另外,還編輯出版了其他一些圖書,如《李慈銘越縵堂讀史札記》、《李慈銘越縵堂文集》、《大寶積經論》、《宋史要輯稿》、《梁任公年譜》、《中國地圖史料輯略》等,數量也有二三十種之多。

中央圖書館影印出版圖書最多。早在籌備期間(1934年),該館就已和商務印書館合作影印出版《四庫全書》珍本初集221種,1960冊,及按四庫全書原樣影印的經史子集圖書各一種共6冊。上世紀40年代,為保護國家珍貴文獻,該館又以《玄覽堂叢書》之名,陸續影印出版從淪陷區搶救出來的善本圖書中的孤本,1941年影印出版第一集31種120冊,1947年影印出版續集21種附4種,1948年影印第三集12種(此集影印之后,未能及時裝訂,直至1955年才裝訂銷售200部)。在編輯出版書目索引方面,中央圖書館也有所收獲,如1935年編輯出版《館藏官書目錄》、《館藏期刊目錄》和《國立中央圖書館入藏呈繳圖書目錄》,1937年編印《戰時國民知識書目》(至1939年共油印27期),1939年編印《重慶各館所藏西南問題聯合書目》等。只是,受多方因素制約,中央圖書館所編書目索引的規模、深度,及品種數量,要遠遜于北平圖書館,所編輯出版的學術專著亦很少,幾乎為空白。

猜你喜歡
圖書館
去圖書館坐坐
發明與創新(2021年6期)2021-03-10 07:13:54
圖書館
圖書館里送流年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夜間的圖書館
幽默大師(2019年5期)2019-05-14 05:39:38
圖書館里的小驚喜
圖書館 Library
幼兒畫刊(2018年11期)2018-12-03 05:11:44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9成人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婷婷午夜天|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黑人在线|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高清| 91精品国产福利|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91啪在线| 91精品综合|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综合激情| 日韩AV无码一区|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网址| 午夜a级毛片| 女人18毛片久久|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欧美高清三区|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swag国产精品|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第九页|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一级|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