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頁寶 羅振敏 詹煥永 胡平華
贛蕹2號是吉安市農科所利用吉安大葉蕹菜作母本,泰國尖葉蕹菜作父本,雜交后通過系統選育而成的蕹菜新品種。2008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2007~2008年在吉州區、吉安縣、泰和縣、永新縣、上饒市、南昌市等進行了生產示范,2009年開始在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區)推廣試種,該品種在各地試種表現為高產、耐寒、抗花葉病毒病和白銹病、葉大、品質優,深受各地菜農青睞。
1 特征特性
植株半直立,株高43.3cm,開展度40cm,苗期葉披針形,中后期葉長卵圓形,先端稍尖,基部心形。一般葉長15cm、寬11.8cm,最大葉長18 cm、寬14 cm,葉綠色,互生,葉面光滑,全緣,葉柄長18.5 cm,莖粗1.4cm,近圓形,淡綠色,中空有節,節長6.1 cm。花漏斗狀,白色,種子深黑褐色,發芽率高,生長期246天,采摘供應期208天。耐旱,抗寒能力強,抗病,采后再生強。莖葉質厚柔嫩,品質好,尤其適應于早春大棚一次性采拔或早春露地栽培。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2 栽培技術
2.1播種
播種期為3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早春育苗移栽需在大棚中進行,4月上中旬以后可以露地直播。667m2播種量:撒播10~12kg,條播5~6 kg,點播1~1.5kg。播種要均勻;條播應按行距開淺溝播種;點播按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粒。
2.2育苗
2.2.1露地育苗:苗床土質要求疏松、肥沃,春季多雨,苗床應做高畦深溝,以便排水。播前用50~60℃的熱水浸種30分鐘,再用清水浸20~24小時,每隔10~12小時換清水1次。浸種后撈出洗凈,放在25℃條件下催芽,經5~7天,即可播種,播后用細碎渣肥蓋種,再蓋地膜,有利于出苗。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追施10%尿素水1次,如天氣干旱,要經常追施10%的糞水。苗高15~20cm時,即可定植或間拔上市。
2.2.2棚內育苗:播種后,蓋嚴,壓實薄膜,夜間加蓋草簾,棚內白天保持25℃左右,夜間不低于10℃。苗高5~7cm時,澆施10%糞水1次,促其幼苗早生快發。注意通風,防止幼苗猝倒病。
2.3大田栽培
2.3.1定植:選擇向陽、濕潤、肥沃的粘壤土或沙壤土栽培。667m2施腐熟堆肥1500kg、草木灰80kg作底肥。株行距10cm×15~20cm。栽時將幼苗栽插土中,栽后及時澆水。
2.3.2田間管理: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濕潤,成活后,晴天一般早、晚各澆水1次。每隔5~7天追施10%的糞水,連澆3~4次。采收期間,肥水要充足。采收后要及時追肥,一般以30%的糞水澆施或667m2用尿素8~10kg澆施。
2.3.3防治病蟲:白銹病初發期,摘除病葉,每隔10天噴1次50%代森錳鋅800倍液,噴2~3次。葉斑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甘薯金龜甲和斜紋夜蛾等害蟲可用凱歐1000倍液或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防治。
2.4適時收獲
一般長至30cm左右開始采摘,初次采摘留基部2~3節采摘,以促使發生較多側枝,采收3~4次后,只留1~2節,盡量采摘到地面,以免發生側枝,造成植株生長纖弱,影響品質和產量。一般每隔7~12天采摘1次,炎熱季節,當天采摘當天銷售。(收稿: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