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在舉世聞名的紅旗渠的故鄉林州市,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模范村、先進村——姚村鎮南牛村,該村現有人口1286人,其中黨員49名,全村占地面積452余畝,人均純收入6500余元。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始終照耀著這個村莊。
在該村黨支部書記岳順祥的帶領下,該村黨支部帶領全村群眾共同致富,用無悔的選擇,堅定的信念改寫著家鄉的面貌。
強班子,促發展
建設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民致富、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近幾年來,該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總抓手,筑堡壘、爭先進、保穩定、促發展,奏響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努力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小康之歌。
該村黨支部書記岳順祥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項目建設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始終堅持把群眾最貼身、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斷以“三級聯創”和各種“學教”為載體,增強村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使村黨支部成了群眾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核心力量。
抓經濟,增實效
發展才是硬道理。
該村黨支部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開拓創新,理出了以養殖興農業、以路搭橋活商業、多輪驅動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并利用區域位置的優勢,抓投入、拓渠道、重實效,走出了一條農、商、副多業并舉,村民共同致富的小康之路。
大力發展養殖業。該村黨支部通過推行先進的養殖致富信息和各項富民政策,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牛村一家家養殖專業戶的順利投產、擴大,為全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熱點、解難點,心系百姓
群眾事情無小事,該村黨支部堅持把群眾滿不滿意做為檢驗工作的標準,真正做到了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南牛村有一些特困戶,他們不僅生活困頓,還有部分人常年忍受著小病抗大病。
村黨支部書記岳順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了改變現狀,讓每一位村民都參與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享受國家的惠民政策,他決定由村委出全村1286人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費。這一決定使村里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了國家的惠民政策,使村民告別了無錢醫病的歷史。
為了改變村里的道路、環境問題,村黨支部書記岳順祥多方籌資爭取資金。2006年,投資18萬余元,修成了長達1750余米的污水排放主管道;2007年6月,修成通向各家各戶的污水排放分管道,使村里真正告別了污水、廢水無處流、亂流的歷史;2007年8月,投資1萬余元增加、安裝了路燈48盞,方便群眾夜間出行;2008年3月,投資30萬余元硬化小街道5條,總長280余米;2008年7月,投資16.8萬余元修成了健身廣場、文化活動中心;2008年9月,上級撥款8萬元,村委出資16萬元,連接南牛至新河的公路,從此村里的群眾真正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如今,南牛村已走上和諧、健康的快速發展軌道。該村先后被安陽市、林州市評為“五好黨支部”、“先進村民委員會”、“文明新村”等;該村黨支部書記岳順祥曾多次獲得“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