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梅
創新,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推陳出新。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一句飽含對歷史深沉的審視,創新就是教育的終極存在的價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諦所在,要義所在。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應如何把創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在教學中感悟到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教學模式構建的創新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模式,更注意綜合一些教學模式,創建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2.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
4.創設實踐情境:學生的第一發展水平和第二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二、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分層教學,讓學生想創新
1.學情分層次,給學生創新機會
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新不只是社會精英的專利,每一個人只要有創新意識和行為都能成功。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水平、個性特征出發,進行因材施教。按不同層次要求進行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生動活潑地發展自己創新素質的機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2.知識結構分層次,增強創新意識
所謂中學數學知識結構就是指教師對教材知識結構進行加工創新之后,形成的認知結構。教學要求一般分為認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由淺入深,分層次安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知識依靠點、新知生長點、創新立足點,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
3.指導評價分層次,激勵學生創新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點。教師視兒童的差異為正常,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次地指導評價,使教師的教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學,促使教與學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創新。
三、引導質疑,讓學生會創新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提問題的氛圍,交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發現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疑問,發表新見解。總之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結合中學數學學科特點。
開展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開發青少年的創造力,已成為世界性教育現代化潮流,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創新教育也必將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們只有牢牢抓住創新教育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才能造就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要求的開拓型人才。通過創新教育,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北早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