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兵
設置問題和進行提問,是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來支撐的,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大量的“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教學中被提問肢解著,提問與答問代替了美讀、美聽、美析。
提問的繁雜細碎,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問設計的不周,實質上是課堂教學改革沒有力度的表現。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我們應該提到“創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認識。
創新提問設計的重要途徑是進行課堂教學“主問題”的設計研究,用少量具有牽引力的“主問題”來代替數量眾多的“碎問”。
一、什么是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活動時間短暫的應答式提問而言的,它是指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的重要的問題。
與課堂教學中一般的“碎問”相比,“主問題”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1.“主問題”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是教師精細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教學的思想結晶,是一種可以引動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絕不是課堂上常見的“是”或“不是”之類的簡單回答。2.“主問題”在教學中出現的順序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一節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的先后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它們各自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問的隨意性。3.“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建構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它不會在教學中像隨口問答的問題那樣轉瞬即逝。所以,“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黏合劑,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
二、設計研究“主問題”有什么教改意義
“主問題”的設置能改變課堂教學“碎問碎答”的流弊,將談話式、答問式、講析式的教學引向以學生課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閱讀教學。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用“主問題”來牽動對課文的整體閱讀,用“主問題”來制約課堂上無序的、零碎的、頻繁的問答,能有效地克服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肢解課文、一講到底、零敲碎打等種種弊端,遏制教師的過多講析,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有序學習活動的主體,讓那些令人耳目為之一新的課型與課堂教學結構脫穎而出。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濱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