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峰
摘 要:通過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對“教學”雙方在小學武術教學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心理調節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 武術教學 情緒 調控
一、小學武術教學情緒調控的研究
人的情緒是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現,具有喜、怒、悲、懼等獨特的主觀體驗形式和外部表現。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情緒伴隨在我們左右,影響我們活動的質量和效率。消極的情緒會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積極的情緒則會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
在武術教學中,教學的主體與客體總是處在互動的過程中,或者說,雙方總是處在彼此適應的過程中。互動雙方的情緒表現,都會影響到對方的情緒反應,過于嚴肅的體育課堂氣氛必然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影響到武術教學效果,所以作為師、生雙方要注意情緒的調控。
二、小學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情緒的自我調控
武術教師在教學中不但通過自身的示范、語言以及其他教學媒體,同時也通過自己的情緒來進行教學。在武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潛移默化地把自己情緒傳遞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認知過程。一位教師如果能把他那種優美、充滿活力的武術動作以及實用的健身防身知識,以認真、耐心、熱情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一種主動、熱烈的氛圍中學習,效果肯定很好。
通過研究,小學武術教師的情緒調控過程可以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課前調控
情緒理論家希爾認為刺激是引起情緒的有效原因,如果體育課前教師受到非良性刺激,就會把消極的情緒帶入課堂。因此,課前教師應把自己的情緒調控好,認真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2.第二階段:課中調控
要使一堂武術課保持愉快、活躍的狀態,師生之間應保持良好的情緒,在課中應設法創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應該帶給別人美的感受和想模仿的欲望。在練習時教師要多用“很好”、“加油”等提高情緒的激勵性語言。
3.第三階段:課后調控
這一階段主要是分析這堂課的得失,盡量不要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歸咎于學生。如果能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對該班下一次課的教學是很有益的。
三、小學武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緒的調控
許多心理學家都曾對情緒做過分類。例如馮特提出了情緒的三維量度:愉快——不愉快,激動——不激動,緊張——輕松,經過研究學生情緒在武術課上主要也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表現為興趣、愉快、輕松
第二類:表現為緊張、膽怯、害羞
第三類:表現為無興趣、厭煩、不愉快
通過考查,作者認為在武術課的新開課階段,出現第二類情況的學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怕動作學不會,做不好看或是其他同學笑話,就不好意思完全把動作做出來,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在小學武術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具體的做法對學生情緒進行調控:
1.注意學生之間情緒的相互影響。根據信息的可傳遞性和可擴散性,師生之間的情緒具有相互“感染性”,教師要及時捕捉好情緒的信息反饋,對愉快的情緒進行擴散,而對消極的情緒加以控制。
2.采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在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自創、自編、自演,教師和同學一起做評委進行評比,在打出集體分的同時,給不認真的學生打個人最低分,作為最后考核的參考分。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重視程度,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通過這樣的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勇于戰勝困難的性格。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為將來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3.使小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我們在調動學習武術的積極情緒時,要把情緒和動機聯系起來。首先讓小學生認識到武術運動健身、防身、修身、養性等方面的作用,讓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對自己有實際的用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
4.運用動作示范以及表情、語調調控小學生學習武術的情緒,動作示范以及表情、語調是人們彼此理解、互相溝通、互相感染的渠道。因此,武術教師應善于運用“示范”、“表情”、“語調”向學生傳遞信息。
參考文獻:
1.錢萍.教育心理學.臺北:文風出版社,1980
2.韓何前.國內外教師心理研究述要. 心理科學通信,1988
3.金安祿.籃球比賽中的情緒調節.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
4.崔沉義.克服武術運動員賽前緊張情緒的訓練方法.山西體育科技,2006
作者單位:南通江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