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將
摘 要:隨著當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業批改環節中暴露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拋棄陳規陋習,更新教育理念,改進作業批改方式。
關鍵詞:數學 作業 有效
作業批改是繼備課、上課之后的又一基礎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就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根據作業難易度,實現學生批改方式多樣化
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作業的批改,一來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二來也是尊重學生,給學生自我評價創造了一次機會。1.學生自批:對那些題型單一、要求層次較低的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批。比如一些口算題、填空題等答案明確的題目。2.小組互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要有優、中、差學生,讓他們互相討論答案后,再互相批改,這種方式適用于答案統一,過程不統一的問題。
二、根據作業情況,實現教師批改方法靈活化
1.分層次精心批改。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做法做好批改記錄,主要是摘錄錯誤的地方,有時也可針對其錯誤的解法寫點體會。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過嚴重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將作業訂正之后,再進行批改。
2.當堂面批。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剛做完作業時,他想知道作業正誤的愿望最強烈,對自己的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最清楚,如果這時作業能得到及時批改,學生就能及時得到信息反饋,及時糾正錯誤,減少錯誤思維的定勢。便于指出學生個性化的錯誤。還可以一起討論作業中的問題,在交談中,很容易了解學生做錯的關鍵在什么地方,因而教師也可以及時查漏補缺,提高教學效果。
3.二次計分或二次批改。二次計分摒棄以往那種一次性評分的做法,二次計分主要針對作業有出現錯誤的學生,首先由教師對有出現錯誤的學生的作業及練習先打一個基本成績,再配以恰如其分的評語;然后將作業發還學生,要求他們對照評語,深刻反思自己的作業過程,認真修改相關作業;直至達到要求,再追加成績。事實表明,二次計分這種藝術性策略的實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糾正學生對評語只看不行動的不良態度,調動他們及時修改自己作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逐漸養成仔細檢測作業過程、自覺優化作業思路等良好習慣。
4.用學生喜歡的符號來代替等等。隨著減負活動的開展,大多學校采用“優、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級制,有一天,我問學生喜歡打等級,還是打具體的分數。學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們更喜歡“100”,而不是“優”。因為學生錯一題還能得到“優”這使他們感到要求不夠高,所以現在我的評價方法就是分數制,按照字跡的端正程度再追加★,如果不能全對,訂正后全對我也給他們一個★,不過我更贊成低年段的數學老師把★改成笑臉或大拇指小印,當一張張笑臉、一個個大拇指等充滿童趣的印章出現在作業本上時,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差的學生,看到那一個個充滿愛心和激勵的符號,是多么值得開心和炫耀的一件事。
5.用激勵性的評語豐富單調的評價語。及時運用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很快加以改正,對學生嚴格要求、積極鼓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恰當的評語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動機。學生作業做得既快又好時,除了打“優★”或“100★”,再加上如:“你真棒!”“做得好,真聰明!”“真好,爭取更好!”這樣的評語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對作業質量差的學生要盡量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口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再仔細些,你準行!”“你是個漂亮的孩子,你能‘字如其人嗎?”“看到你的進步,老師非常高興,祝賀你!”這些充滿老師關愛與鼓勵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希望,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不過評語的運用還應具有時效性,要注意評語的次數,達到一針見血、點到即通的效果,這樣才能發揮評語的作用。
總而言之,有效、恰當地運用批改方法讓教師事半功倍,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師從學生作業堆中解脫出來,保證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備課,同時又能使學生由單純地做作業的被動狀態變為積極參與作業批改的主動狀態,有利于培養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孟繁華主編.賞識你的學生
2.小學數學教學設計.2006年第8期
3.張瑞鳳.數學作業批改法
4.詹明道.名師課堂經典細節.小學數學卷2007.1出版
作者單位:蒼南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