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茶
語文是人們學習和掌握各門知識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和國民素質。多少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走入誤區,教師照本宣科畫地為牢,學生學得很累,教學效率也不高。那么,我們教育工作者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呢?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閱讀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擔負著對學生創造意識培養的任務。
首先要抓住時機,利用教材,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材中有許多創新因素的例子,如《司馬光》一文中司馬光的行為;西門豹懲治巫婆的“妙計”;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和“中部鑿井法”等等,都是創新意識的最好表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時機,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和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才能提高。
學生樹立了創新意識,接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無疑——有疑——釋疑——鞏固”的循環中去探求,從而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追根求源,不斷探索的精神。如在講《驚弓之鳥》這一課時,我首先設置了一個懸念,那只大雁落下來了沒有呢?激發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之后,我問:“同學們,剛才大家認真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讀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更贏為什么只拉了一下弦,那只大雁就落下來了?”“魏王為什么會不知道有這個結果?”“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一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涉及的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加上講原因的那一段邏輯性強,不是很好懂,我便帶領學生反復讀,討論,學生們最后都明白了。顯然,這是同學們善于學習,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讀懂主要內容的結果。其他的兩個問題是反映學生思維的創新,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我讓學生分組學習討論,解決問題。在集中討論時,學生發言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分析、奇特的思維、奇妙的語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鼓勵學生大膽爭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常常鼓勵學生“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要知道這是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爆發。如在《落花生》一課中父親通過對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等作對比,指出做人就要像花生,默默地奉獻。而有的同學便開始發表不同的意見,認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既有招人喜歡的外表,又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不是更可愛嘛?學生的思想多么有見地啊!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用“不對”“錯了”給予否定,甚至用“你怎么會有這樣的怪想法?”“不要亂說”等語言刺激我們的學生,他們的創新火花就如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學生展開想象、聯想和幻想,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還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發掘學生的智力價值,培養創新能力。比如在《刻舟求劍》時,我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把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撈起寶劍給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一系列的實踐,學生對掉寶劍的人的形象有了質的認識:“蠢”“傻”和“不知變化”,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教學又是一種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學科。只要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我們的學生走向社會便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國家就會多一些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西安市蓮湖區中堡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