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平
2008年11月7、8日,在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進行了全市初中科學優質課評比。上課的內容是《觀測太空》《神經調節》《動能和勢能》,參賽的10位老師體現了很強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尤其是引課環節,更是精彩紛呈。
引課的任務在于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及學生對活動主題的注意力。下面是這些老師引課時采用的方法。
一、視頻+問題引課
案例一:這是松陽湯光炳老師《觀測太空》的引課設計
視頻:藍貓淘氣3000問片頭曲
“星星眨著眼,月兒開口笑……”
學生:笑、跟著哼起歌。
老師:“片中提到了哪些星體?還有學習科學的哪些方法?”
學生:“星星、月亮、太陽、地球”、“愛想、愛問、愛動腦”
麗水吳莉芳老師、葉明先老師《動能和勢能》的引課也分別用了郭晶晶跳水、龍卷風的視頻。引課首先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從刺激物來看,強烈的刺激、變化的刺激、突出的刺激等,都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視頻作為有動畫有聲音的信息載體,無疑成功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喚起后續學習的動機。
二、小游戲引課
案例二:這是景寧王婭華老師《神經調節》的引課設計
老師:同學們,我們先玩個聽口令做反動作的游戲好嗎?
學生:“好啊”“好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老師:游戲規則是這樣……
老師:好了,開始,起立
學生:有幾個站起來了,其他同學哈哈大笑……
案例三:這是遂昌楊麗霞老師《神經調節》的引課設計
老師:出示三張嶄新的10元人民幣,“老師現在用這三張紙幣和你們玩個小游戲,獲勝的錢就歸他了。”
學生:頓時群情激昂
老師:介紹游戲規則
三位學生和老師分別完成用手指夾紙幣的游戲,其中2位成功夾住了紙幣。三次實驗設計很具匠心,不是簡單重復,而是根據后面課的內容編排的。
縉云潘麗琴老師也設計了“聽口令,指器官”的小游戲。游戲導入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者和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創設理想的誘發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愿望。同時游戲本身作為動作刺激作用于自身,遠比聲音信號更有效
地使學生注意力指向學習內容。
三、歷史事件或者時事引課
案例四:這是龍泉周建江老師《動能和勢能》的引課設計
老師:“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學生:“抗雪災”“辦奧運”“四川抗震救災”“神七發射”……
老師:“在神七發射中你發現了哪些形式的能?”
學生:“化學能、動能、勢能、聲能……”
慶元周光妮老師《觀測太空》的引課也采用了古人如何知時節、辨方向來引導學生進入太空之旅。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歷史故事、時事的魔力在于喚起熱情,激起雄心,發人深思。所以源于生活的科學知識,經過教師高于生活的提煉,就能挖掘出生活經驗中的科學。
四、人文資源引課
案例五:這是青田郭楚峰老師《觀測太空》的引課設計
老師:“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
老師:“仰望星空,同學們是否有時也會對星空產生許多問題,你能說說你認為的星空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無邊無際……”
老師展示了個粒粒橙果飲,來形象展示星空中的星體。云和林珍蘭老師的引課設計也是讓學生對星空提出了一些疑問。這堂課老師以當地人文資源——名人名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感悟了“真、善、美”,這就是課堂教學一種至上的境界。可以看出教師很有智慧。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是課堂滲透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雖然10位老師采用了不同的引課方法,但是引課的原則卻把握得很好。(1)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引入新課時應啟發誘導。要誘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課,探索新知識。(2)趣味性原則:引入新課的趣味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引入新課時要激發學生對新課的濃厚興趣,比如《神經調節》的3位老師的引課都采用了小游戲的方式,夾紙幣的游戲更是在老師的幕后操控下成功使一個學生失敗而回,大家期待著謎底的揭開,學習積極性自然非常高漲,很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中。(3)相關性原則:引入新課的相關性是指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復習的舊知識、提出的問題、演示的實驗、引用的材料等都應與新課的內容密切相關。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復習舊的知識只有和新課的內容密切相關,才能承上啟下,便于新舊銜接,才能把舊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基礎,使新知識成為舊知識的發展和提高,才能達到“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效果。
科學知識源于生活,但科學教學要高于生活,因為教育需要“超越”,追求至高的教學境界是教師成長的要求。“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智慧的事業,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奉獻的事業,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創新的事業。在我看來,教育實在是一種修煉的事業”。作為科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修煉,就是追求課堂教學的境界。
作者單位:浙江省松陽三中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