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芹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照理現在的數學教學更精彩,學生更容易學好。但是在我的實踐中,有不少的學生放棄了數學。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該不該、能不能拉他們回來呢?對此,我做了不少嘗試。
一、誘發求知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因此我決定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我經常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并且不斷增設重重的障礙,為了搶先解決問題,碰到障礙學生往往會對新知識有所渴求,這樣就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的了解,就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切入點。
二、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數學中枯燥的概念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概率預測這一課,這個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學時我做了如下改進:我把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幸運52”中翻笑臉的游戲引入課堂,極大的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最后,我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獎品,讓同學仿照上面設計一個游戲方案,這時,學生興趣正濃,一定會想:怎么設置方案自己機會才大呢?游戲
與數學概念無形中連在了一起。此時此刻,思維的火花不點自燃。
三、親近學生,分層教學,鼓勵成功
既然存在學生間成績差距大的問題,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要如何兼顧也成為了我的教學難題。我在實踐中首先想到的是親近學生,我先要讓學生在心理上認同我,通過加強備課和自身解題能力讓學生信服于我扎實的基本功,我不錯過每一次的表現機會,比如計算中,我經常讓學生出題我們比賽,或者通過當場答疑震懾住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博學進而愿意接近老師。對于差生我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幫助他們設立相應的目標,讓他們從教師的信任和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優生,我放手讓他們獨立處理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讓他們從中經受鍛煉,體驗成功的歡樂,增進學習興趣。對于中差生,我特別注重他們上課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和建議,讓他們拋去心理負擔,讓他們從處理簡單的問題中增強自信,從陸續出現的成功中培養興趣。
四、設計與語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視每一節課,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感到困難的還有繁多的公式定理,記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單純的死記硬背,又往往容易記錯。這時我對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煉,找一些形象的口訣、圖表,學生會很感興趣,樂于接受。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我就歸納為:“同大取大,小、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大大、小小解無邊。”
其次,教師的語言深入淺出,語言風趣幽默,也能很好的吸引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省惠民縣辛店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