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生
《九年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由此可見優化歷史課堂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歷史唯物主義觀的發展需要,更是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必然。
一、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歷史課程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1)能夠拓展延伸學生的歷史知識,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和發展;(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形成嚴密完整的學科知識思維體系;(3)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信心,以科學的學習思維為指導適應新課程學習發展要求;(4)激活學生學習歷史的激情和潛能,為他們更好地學習課程奠定基礎。思維訓練是歷史課程教學的一條主線。
例如,在“科舉制的創立”教學中,筆者就通過以“科舉制的產生及其發展”為教學的主線,建議學生通過如下的學習方式予以完成教學任務:(1)利用學習資料和網絡資源來搜集有關科舉制度的信息,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主性;(2)利用思考題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①科舉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②該制度的出現在當時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③你認為怎樣評價該制度?(3)建議學生寫一篇有關科舉制度的小論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符合學生學習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知識;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認識,深化對知識的生成,便于培養他們的學習創新精神。
二、營造情境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激情
任何課堂教學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氛圍。學生也只有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氛圍之中才能夠激活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旁觀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激起他們內心的波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審美價值觀的培養也就難以實現。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走入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地體驗事件發生的情境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教學氛圍中,一方面,增加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敏銳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能夠培養他們全面看待問題和深邃思想的能力。營造這樣的情境教學氛圍,無疑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教學中,有關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這一內容就可以通過營造情境教學氛圍來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教學環節如下:(1)利用標語的形式打出《聯合國家宣言》中的“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營造聯盟的氛圍;(2)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的領導人,并要求他們分別對各自的立場予以闡述;(3)讓學生對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即興演講,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學習感受。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之中,一方面,加深了對文本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激活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借助現代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化教學資源也是歷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資源,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多種感官的發展需要,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化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廣大歷史教師所采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整合。多媒體技術對歷史學科而言,它不僅使歷史學科豐富生動的特點直觀地體現,而且能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歷史理論和歷史內容,對實際的教學工作起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歷史課程教學中的許多資料可通過多媒體形式來生動的表現,一方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接受到豐富的知識;另一方面,增加了課程教學的開放性,便于學生接受到較為先進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教學“動蕩的中東地區”時,筆者就選擇了巴以沖突的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該影像來感知中東地區的不安定。進而布置如下的思考題:①中東地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②該地區的戰火頻繁表現在哪里?③戰爭最為嚴重的后果是什么?學生在通過觀看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地思考上述問題,不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認識。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應該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原則,不斷創新教學思維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江都市郭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