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靜靜
【摘要】在傳統評價方法中試卷僅僅是學生學習結果的呈現,事實上試卷更是一種診斷學生學習問題,發現教學斷點的素材。考試制度改革后仍有大量教師注重考試結果,忽視考試的教學診斷功能,不能為學生、家長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信息。提高教師評價學生的素養、增強教師的試卷分析能力是新課改后教學實踐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本文提供了三種方法。
【關鍵詞】考試評價功能;試卷分析;信息反饋效率
1988年至1990年教育部連續頒發了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嚴格控制小學考試科目與次數的文件。學校一方面要相應教育部號召,減少“考試”次數,另一方面常以“測驗”和“考查”的名義給學生出題,監測教育質量。隨堂測試、單元測試、周考(查)、月考(查)、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相繼而來。沒有足夠的考試次數,學校就會坐立不安,似乎足夠的考試次數是提高每個科目教學質量百試不爽的方法。“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教學防線始終遺留在學校教育中,甚至還有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高分,不惜違章亂規。
1存在問題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奇奇英語考試得高分秘訣”:
春節后我去看望表哥,談道兒子奇奇的學習情況時他說:“我真納悶,奇奇外語期末考試成績怎么得了個A?!”我打趣說:“難道你還懷疑他的能力啊?”奇奇在山東泰安某附屬學校上小學五年級,從小喜歡看電視,討厭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飯后我和他玩時,夸獎他英語考得棒,問怎么進步的這么快。他四周看看,小心翼翼地說:“英語老師怕我們學習不好的學生考得差,拉班里的后腿,就讓學習好的學生做完試卷后傳給我們抄!嘿嘿,我的成績是抄來的,所以這么高!你千萬不要告訴我爸媽啊!他們知道了會打死我的!”……
奇奇的考試秘密讓人心痛!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痛定思痛:為什么教師會在小學生期末考試中弄虛作假?為什么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了配合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2002年底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指出考試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充分利用考試促進每個學生進步。“受教育者只有通過教育互動真正被要求自己參與其教養過程,他才能在可塑性原則意義上找到自己接受和自發的肉體性、自由性、歷史性和語言性的確定性。”一份專業的試卷分析不僅能夠診斷教學問題,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試卷信息反饋本身就是一種教學反饋,它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有利于培養兒童學習的主動性。英語教師為了追求高分而不惜讓學生考試作弊,除了班上的“優秀學生”成績屬實外,其余的成績都含有“水分”,因而不能給予每位同學真實有效的反饋信息,學生的學習問題又遺留給了下一段教學環節,問題積攢得多了差生一直就是差生,還談什么利用考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
2原因所在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下發已有6年之久,但是教師的應試教育情結至今難以釋懷,不能按照通知的要求轉變評價方法,讓考試成為促進每一位學生進步的手段,教師們這樣歸結原因:
教育部規定教師評價的內容包括職業道德、了解和尊重學生、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交流與反思,不得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不過,教育機構(包括地方教育局和學校)并沒有為教師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規則,如同現行的《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為教師劃定了許多道德高標準,有些標準在對公民都有約束力,沒有體現教師的特色;還有些標準高度概括,忘記說明教師的行為底線。學校難以利用這份抽象的文件評價某位教師的職業道德到底有多高,比來比去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最能提供客觀的教師評價依據。對于某些教學科研能力較弱的教師(如從未發表科研論文、沒有在區、市公開課中獲獎等),學生成績更是他們獲得較好的教師評價的籌碼。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教師(包括班主任)不惜通過學生考試作弊提高成績的直接原因。
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后教師需要在試卷上寫評語。我訪談了臨沂、濟南、濱州等地的學校,特別是縣級以下的農村學校,大部分教師不懂得如何寫出針對性較強的評語。迫于教育評估的壓力,他們傾向于對學生的表現做出一般性評價,如對考試等級較高的同學常寫“該生學習認真,刻苦努力”,顯然這個理由無法為學習刻苦,成績卻不好的同學做出解釋;對差生就說“希望該生以后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卻沒有指明學習建議和努力方向。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雖然通過考試結果看得出問題,但是最多能從所有學生的表現上彌補教學的斷點,沒有時間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輔導,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
另外,學期末教師的工作量繁重,不僅會議多,還要改試卷、寫獎狀、學期工作小結、教學小結、學生成長檔案等,下學期開學又要提前準備教學方案。時間緊張是已經成為制約教師試卷分析,改進教學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3決策或依據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下,我們更加明白考試的目的不在于靠投入考試次數提高考試成績,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在于教師如何通過分析學生試卷,為教學把脈。“考試作為一種學業成就評價,不僅僅在于檢驗國家課程標準在各地的達成情況,更是為后續的教學、學習、評價與管理提供決策或改進教學的依據”。
3.1建立具體的教師評價規則,使教師消除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的疑慮。《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改革教師評價的內容,再次命令禁止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各地教育局、教育督導機構、學校應該制定具體的、可實施的教師評價規則,使教師評價有法可依。教師評價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發展水平,及時發現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只有準確把握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確立教師評價的實施緯度,才能打破學生成績占據教師評價主導地位的格局。當教師從學生學習成績這座沉重的大山中解放出來的時候,他們才能不惟學生高分是圖,配合素質教育;才能克服各種疑慮,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才能潛心治學,提高自己整體的專業素質。
3.2培養教師的評價素養,提升試卷分析能力。考試結果分析顧名思義就是依據學生的考試表現診斷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剖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采取改進措施。考試結果作為一種材料放在教師面前,構成了必須解釋和說明的素材。“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沒有在我的預料范圍內?”“教學重點部分學生錯的題目多不多?”“這個問題我明明強調過幾次,為什么考試時仍然有一些同學犯錯誤?”等等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思考。以“學生得分率比較低的幾個題目原因何在?”為例,試卷批閱完后,教師首先要統計考試的及格率、優秀率和得分率,然后分析得分率比較低的幾個題目原因何在。有些問題源于學生本人,有些則屬于教學原因,而有些
則是試卷設計出了問題,過于拔高了學生的能力或者偏離了教學重點。
試卷分析本質上依賴于教師的批判反思能力。“在思維習慣沒有養成之前,面對情景,發現事實,需要作出努力。”讓教師養成利用試卷分析,以學帶教的思維習慣需要教師培訓機構的努力。目前,教師培訓在轉變教師的學業成就評價理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光有理念并不能代表行動的能力。如果學生學業成就評價培訓側重于向教師介紹國外先進的課程評價理論,例如認知診斷評價理論,嵌入式校本評價理論(BEAR評價系統),開發、設計實用的考試評價,那么教師的評價素養會確實得以提升,分析試卷,反饋信息、撰寫評語的準確性也會越來越高。
3.3成立學校考試開發與管理的專門機構,充分發揮考試結果的反饋作用。考慮到教師繁重的工作量,總體上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結合國外的學生評價經驗,有條件的學校、教研室可以成立考試結果分析委員會,成員由全校集合優秀、嚴格的教師擔任。委員會必須具備服務意識,能夠通過考試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診斷,然后撰寫考試分析報告。報告包括匯報學生考試結果、學生每一個題目的答題正誤和該題全年級、全班的得分率(之所以計算這兩個得分率是為了清晰地判斷出學生做錯這個題目是個人問題、教師問題抑或是試卷設計問題),并且與上次考試相比學生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最好能用數據表示學生進步變量的發展脈絡,然后為學生提出下一步的學習要求,為教師指明教學改進的方向,為家長提出配合學校教育工作的建議。最后把考試分析報告放在學校的網站上,家長只需輸入賬戶和密碼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考試分析報告。即使學校教師無法照顧所有孩子的進步,家長可以通過考試分析報告給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網絡可以彌補單純依靠學期末的一次家長會而沒有時間將每一位學生的信息反饋給家長的弊端。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能夠隨時提供個別化咨詢,而且保密性比家長會高,可以顧及到學生的個人尊嚴。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項保障措施,教育督導部門需要依據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精神、結合地方已有條件制定學校督導評估標準,監督各校評價與考試制度落實的情況。
如果每一所學校的教師都能學會試卷分析,教務處不會盲目出題,教與學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就如何提高試卷信息的反饋效率提出了幾點個人看法。這些建議相互作用,只有統一起來時才能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