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驕陽
摘要:在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中最核心的人物是編導。為了打造優秀的電視節目,必須全面提升編導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全局意識等綜合素質。
關鍵詞:電視節目;編導;綜合素質
在電視制作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電視編導很容易進入一種依賴,即依靠后期電視制作軟件提供的便利,利用視覺沖擊和畫面的制作特技,來彌補自己在電視片前期采制中因個人基本素養過于單一造成的缺憾。因此,如何提高電視編導的綜合素質,以優秀的節目質量促進電視傳媒的長足發展,成為電視業界內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電視編導的重要作用
電視節目的創作,是指對節目從策劃、構思、實際拍攝、編輯合成,或經過周密的準備直接播出的整個過程。在節目的整個創作過程中貫穿始終的、最核心的人物是編導。電視編導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節目質量把關與拍攝采訪協調方面。
1.節目質量把關
電視節目編導必須通過對題材的確定、構思、采訪、拍攝以及對素材的選擇、加工,把好的內容組合成優秀的電視節目,奉獻給觀眾。電視節目編導“把關人”的重要角色在決定節目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把關的含義是極為廣泛的,它包括了政治關、事實關、文字關和形式關等各個方面。比如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編輯就是通過對新聞條目的先后排序、對播出時間的選擇等,來完成對電視新聞版面的組合。
2.拍攝采訪協調
編導要對外聯系,落實拍攝地點、時間等具體事項;并盡可能地預測在采訪現場可能會出現的意外狀況。在拍攝現場還要進行場面調度、安排或指揮拍攝、指導現場采訪。發現突發或意外問題要及時決斷、處理。有時編導還要身兼攝像、切換導演或主持人等多重角色,這時就要注意兼顧全局,既要從宏觀角度控制局面又要從微觀入手,注意每個采訪、拍攝細節。
二.全面提升電視編導綜合素質
1.思想素質
由于電視受眾覆蓋面極廣,影響力極大。因此,電視編導應該具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能夠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要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保持一致,具備高度的政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要有透過復雜的社會現象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和獨道的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識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保持高度的一致。力爭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歷史內涵和社會容量,具有較重的分量,并且能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符合當前社會的需要,符合觀眾的欣賞要求,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人云亦云,時髦另類”的新奇。
2.業務素質
(1)電視節目優劣的判斷能力、鑒賞能力。各種藝術形式的節目進入電視都經過編導精心選擇的各種藝術元素構成,并按特定的規范組合在一起,從而獲得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例如,觀眾最終看到的電視文藝節目,包括歌曲、舞蹈、相聲、小品、雜技、曲藝等元素,都是要經過電視編導的二度創作的。所有單獨的舞臺文藝節目在電視編導的眼中都是半成品,需要運用電視手法進行處理、包裝,然后才出現在銀屏上。這就需要電視編導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和判斷能力,能從眾多的節目素材中挑選出適合于電視表現的內容和作品。
(2)組織協調能力。一部電視節目的成敗,最關鍵的是編導的組織和實施。編導在創作一個節目前期,就需要有自己的通盤考慮,必須做到成竹在胸,并使各部門對自己的創作任務清晰、明確,由編導提出的構思和形式規范,要成為各部門創造發揮的前提和準則。進行實地拍攝采訪時,作為總指揮和總調度,編導要能組織協調攝制組的創作人員,一點一滴地落實原先的設想,并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即興的修正和補充。
(3)善于發現細節中的閃光點
電視編導應有敏銳地區別事物特點、發現典型又善于運用典型去塑造細節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到具有電視畫面中的閃光點。在編輯節目時,對素材要全部流覽,不要漏掉任何一個可用的素材。有的時候這個素材在最后面。對攝像師要有一個熟悉過程,知道他會拍什么,可能會漏掉什么?,F在觀眾都不喜歡會議新聞報道,原因就是千篇一律,會場的畫面,再配上解說詞,沒有特點。針對這個問題,編導要學會提煉會議中的主題,抓會議的特點,捕捉到有特色的畫面細節。
3.全局意識
電視永遠是畫面起主導作用,文字是第二種視覺,聲音是第三種視覺。有一句話: 真相永遠在別處,我們身不能往但心向往之。在信息量與美感兩者間,如果必然取舍,那么以信息量為上,哪怕畫面不美、焦距不實,也比空洞的說教強多了。專題與紀錄片的畫面處理盡量不要用特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告訴別人你了解的情況,告訴人們真相,當真相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直言相告時,越接近越好。解說詞應符合電視節目的整體風格。以紀錄片為例,文字撰寫盡量追求通俗,不要花拳繡腿,不用形容詞的文章能讀懂讀通的,編導是為播音員寫作。聲音在電視片中可以強調某一個環境或者事件的重要性、特殊性,或者說可以代表編導在這一時刻的意圖。聲音可以比一些詞不達意的解說詞更說明問題。要慎重的運用聲音,對聲音進行必要的調整、強化。音樂也是聲音的一部份,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可能用音樂去表達編輯的意圖,否則就會是畫蛇添足。
總之,電視藝術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在表現形態上體現了多樣性,在表現內容上體現了自然性和社會性,在表現形式上體現了塑造性。支撐電視藝術“真的追求”、“善的精神”、“美的形態“的內在力量,最重要的是電視編導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胡正榮. 傳播學總論[M ]. 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 王蕊,李燕臨. 電視節目攝制與編導[M ].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3] 森茂芳. 電視編導學[M ]. 云南: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