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聯想集團的前任總裁柳傳志有一句名言:“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绷鴤髦緸榕囵B接班人楊元慶,將他一年一個新崗位,“折騰”了十幾年,才把他培養成了“全才”。
楊元慶在1988年進入聯想,先從銷售員做起,推著舊自行車。奔走于北京市的大街小巷。1992年,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計算機輔助設備部(CAD)的總經理。1994年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2001年4月,37歲的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為了磨磨楊元慶不肯妥協的脾氣,1996年的一個晚上,柳傳志在會議室里當著眾人的面,劈頭蓋臉地把楊元慶斥責了一通。年輕氣盛的楊元慶曾被柳傳志當著大家的面狠狠地罵哭過。經過不斷“折騰”,楊元慶最終被“煉”成了一名經得起任何壓力的“鐵人”。
曾經在美的公司“轉戰四方”的張權,對“折騰”別有感受。張權從事業部審計監察科,再到電子科技公司財務部長,本部工廠財務部長,最后成為美的制冷財務管理部總監,經歷若干部門,轉戰多個崗位。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他深切體會到突破心智模式的重要。張權笑言:“人才是折騰出來的”。張權不僅自己“折騰”,更是“折騰”所帶的團隊:在制冷財務部,張權要求財務人員1年之內換一次崗,中層主管2年換一次崗位,讓他們在不同崗位上學習不同的東西,不停地突破自我心智模式。
無獨有偶,著名企業華為集團的老總任正非也喜歡“折騰”人。作為IT企業,華為集團年輕員工很多,并且大多是受到萬般寵愛的“天之驕子”,為了讓他們盡快成熟,任正非幾乎用一種極度激進的磨礪方法“折騰”他們。在華為,幾乎所有的高層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今年你還是部門總裁,明年就可能成了區域辦事處主任,后年可能又到海外去開拓市場了。幾起幾落,經受若干失敗的打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華為有一句名言:“燒不死的是鳳凰”,意思是只有經得起“折騰”的人,才是真正的優秀人才。
由此看來,喜歡“折騰”人是許多成功企業家的共性,因為好人才是“折騰”出來的。柳傳志說:管理人員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崗位要進行輪換。這個部門他做得好,是不是能夠充分地研究為什么做得好。換了一個部門,還能夠做得好,還能講出道理,換了第三個部門,依然如此的話,這個^可以升了,可以承擔更大的工作。如果僅在一個部門,很好,就往上走,這里面有偶然性。
概括起來,“折騰”有幾大好處:
折騰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忠誠度和抗壓能力??梢赃@樣說,不忠誠公司的人是很難得到重用的,是否真正忠于公司,在不斷的“折騰”中就可以表現出來。一些經不起“折騰”的人也就選擇離開了公司。
“折騰”可以使人盡快地進步。一個培養人才的好方法,就是經常變化不同的崗位,使“培養對象”不斷地學習不同部門的專業知識,全方位地發展。所以,優秀的人才是喜歡被折騰的,因為這是領導看重你。
“折騰”就是這種鍛煉加磨煉?!皠谄浣罟牵I其體膚,苦其心志”,通俗地講,就是磨難,是目的、理想、責任、使命對你的“折騰”。許多人問:總講“人間正道是滄桑”。那么,職業成功的“正道”在哪里?是什么?我以為,這條“正道”就是“成為骨干”;而“滄桑”就是“折騰”。年輕時喜歡讀的一本書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的成才和成功,如同煉鋼。“鋼”是結果,“煉”是過程。沒有“煉”的過程,是不會有“鋼”這個結果的。所以,我們說“百煉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