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統
解放軍的每一次作戰,都離不開人民的支持。支援戰爭是一個方面。人民還要為戰爭付出沉重的代價。戰爭不是兒戲,兩軍對陣,炮火硝煙,哪一次作戰不要打爛一大片鄉村和城鎮?蒙受的損失和重建工作最終還是要老百姓自己承擔。
遼沈戰役結束后,黑山和附近地區幾乎被掃蕩一盡。據中共中央東北局戰后的調查:黑山、彰武及阜新東部村莊,在遼西會戰中糧食被部隊吃去為數很大。加上國民黨軍的掠奪,許多村子已無存糧。最嚴重的是牲口損失約80%,彰武地區14個村子,被搶去牲口上千頭,大車幾百輛。國民黨軍隊吃掉老百姓的雞1.5萬只,豬、羊1500頭。村干部被殺200余人。人民政府撥了一些救濟款解決群眾生計,還在后方農村號召農民捐些糧食與牲口,給戰區群眾一些支援。但這也遠遠彌補不了戰爭給他們造成的災難。
淮海戰役的規模和涉及地區更廣。在戰斗最激烈的碾莊和雙堆集地區,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的黃百韜、黃維兵團展開了幾十天的殊死搏殺。當地老百姓早已逃避一空。等激戰結束,他們回到家鄉時,看到房子沒有一間完整的。村里斷壁殘垣,田野里到處是地堡壕塹,莊稼早已被碾壓踐踏,顆粒無收。陣亡的軍人尸體到處都是,慘不忍睹。解放軍烈士的遺體,由部隊自行安葬了。還有那么多國民黨士兵的尸體,只能由當地老百姓來處理了。挖坑埋尸,平整土地,重新蓋房,中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極強的。他們沒有抱怨,默默地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勞動。
戰爭還改變了一些百姓的命運。1948年5月,西北野戰軍進行了西府隴東戰役,攻克了寶雞。胡宗南命令裴昌會兵團迅速西進,將解放軍壓縮于渭河以北的屯子鎮、肖金鎮狹小地區。彭德懷得知部隊陷入三面包圍之中,當即下令部隊突圍。這次戰役是西北野戰軍遭受的一次重大失利。進軍關中、取得糧食和物資的目的沒有達到,還損失了1.3萬余人。戰后,彭德懷對這次戰役進行了深刻的檢討。
西府隴東作戰,還造成了百姓的損失。當時西北野戰軍奮力突圍,隨軍支前的陜北民工隊伍沒有跟上,多數被國民黨軍俘虜。其中有個特殊人物——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在1941年大生產運動中,昊滿有一面開荒種田,一面搞起副業經營。他以交公糧最多和勤勞致富的業績,被評為邊區第一位勞動英雄。
當時吳滿有的名氣,相當于“文革”中大寨的陳永貴。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后,地種不成了,吳滿有組織民工支前,隨西北野戰軍六縱行動,任擔架隊副隊長。雖然已經50多歲,吳滿有還跟著部隊轉戰陜北,吃苦耐勞。沒想到西府戰役中由寶雞向隴東轉移時,在分州(今彬縣)與眾多民工一起被俘。
以吳滿有在延安的榮譽和知名度,認識他的人太多,很難隱瞞身份。胡宗南特地把吳滿有送到南京,向蔣表功。為了宣傳需要,國民黨當局逼迫吳滿有發表廣播講話,自稱受了共產黨“欺騙”,被迫當民工,現在悔悟了,要大家“團結戡亂”。吳滿有大字不識幾個,哪能說出“戡亂”這樣的語言來?一看就是寫好了稿子,強迫他念的。
西安解放后,吳滿有回到家鄉。組織上把他定為“叛徒”,剝奪了一切榮譽稱號。從此以后,這位延安大生產的明星在痛苦中了其余生。提起往事,他就淚流滿面。如果沒有戰爭,他本來應該一直輝煌下去的。
無辜的百姓被卷入戰爭,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有的還負傷或被俘,都改變了命運。所以,當我們書寫戰爭歷史的時候,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承受戰爭災難的人民大眾。
(摘自《洛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