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政
《帝范》
[唐]李世民著唐政釋譯
新世界出版社2009.7
定價:16.80元
《帝范》一書是李世民一生執政經驗的高度濃縮。他曾經這樣告訴太子:“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可見,他對本書的高度自信。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本書中,他對為政者的個人修養、選任和統御下屬的學問,乃至經濟民生、教育軍事等家國事務都做出了非常有見地的解答。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其文治武功可以說無人企及。就其個人魅力而言,亦足以成為后世為政者的表率。
經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帝位,迅即表現出非凡的治國安民的才能,開辟了一番大唐盛世,史稱“貞觀之治”。在為政期間,他選賢任能,賞罰嚴明;虛心納諫,杜絕讒邪;輕徭薄賦,不奪農時,使國家很快強盛起來。
當時,社會穩定,民心純樸,一片祥寧安逸的景象:“商旅次野,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碧瞥膰_到空前的強大,都城長安作為一個百萬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已經成為世界的中心,各國來使,冠蓋如云。
在李世民執政期間,曾數次拒絕了官員請其著述的建議,也屢次拒絕官員為其撰述立傳的請求,以免陷于歌功頌德的流俗。但是,作為一代帝王,對江山的繼承人問題卻無法回避。如何教育未來的執政者做到德才兼備,使自己的基業永固,自然是李世民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他急切希望能將自己一生的經驗和心得傳授給新的繼承者,使之有所憑依。而《帝范》就是李世民一生執政經驗的精華所在。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李世民將親撰的《帝范》12篇交給未來的繼承人——太子李治,并諄諄告誡道:“你應該以古代的圣哲和賢君為師,我并不是你學習的榜樣。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我自即位以來,也有許多不足為訓的地方,比如:錦繡珠寶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建造,犬馬鷹隼無遠不至,巡游四方煩勞百姓。這些都是我的過失,你要引以為鑒?!睆闹锌梢娎钍烂竦闹t謙風范和為人自省的道德高度。
次年,李世民便在翠微宮闔然長逝。古人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帝范》顯然是李世民給后世執政者的政治遺囑和諄諄囑托。可以說,他把自己畢生的治國經驗都濃縮在了這不足五千言的短文中。他希望教給兒子治國的訣竅和為君的秘訣。因此,這部《帝范》也就成為后世帝王代代珍藏的私家秘典。
《帝范》共12篇: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為文雖短,但文辭有力而優美,展現出一代英主對人生和世界的體悟;也是一個馬上爭天下、馬下治天下的開國君主一生經驗的總結。其充滿哲理性的語言,或一言中的,或一語道破天機。不但閃露著看問題的高瞻遠矚,也隱含著論理的深邃透徹。
但是,《帝范》的核心卻并不是如何約束臣下,而主要是如何克制自己,警示自己。正如李世民本人所說,“戰戰兢兢,若臨淵而馭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終”。這恰恰是對后世最重要的參考意義,也是后世歷代帝王所無法企及的高度。雖然《帝范》一書是針對君主如何做皇帝的,但我們又怎么能說,內中精華不應該成為現在各級官員效法的行為準則,不應該成為各個企業領導者的行為準則?
本書沒有對《帝范》做出標準式的翻譯,而是根據其思想內涵,并根據現代執政思想和管理思想的發展,做了某種程度的詮釋和延伸。雖不敢奢談成為《帝范》的發展,但卻希望能夠給現今領導者的工作和修養提供一點有益的借鑒。或有種種不當之處,貽笑于大方之家,懇批評指正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