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坤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全新的發展價值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進行的一種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我國傳統的課程理念則強調學生學習前人積累的思想成果,注重對已有結論的學習。這種學習典型的表現形式是教師只對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學生則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深信不疑,全盤接受。這種被動式的教和學雖然對傳授傳統知識有一定優勢,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種壓抑和創傷,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學生的實踐和經驗,是學生以直接的實踐或者間接的經驗為基礎的過程性學習活動,是一種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識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是新的教育觀、課程價值觀在教學領域的體現。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它既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又是著眼于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發展性課程。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全新的發展價值理念。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發展中活的靈魂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中有:“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是新課程的靈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過去過分強調學生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現在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探究、動手操作,強調學生的感受、體驗、實踐,強調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創新精神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國家來說,實現四個現代化不能跟在人家后面;對一個人來說,學習不能是接受式的學習。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真正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極大地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認識差距,誰能領先一步,主要取決于是否能夠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針對當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提出的,是轉變“應試教育”傾向的重要措施。
要實現上述目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途徑。綜合實踐活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進行學習,以獲取知識、經驗和技能。突出主體,回歸生活,注重實踐。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個性的人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回歸生活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位置,并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和體驗,發展學生的經驗,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于培養學生健全的價值觀和負責任的生活態度,以及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和探究、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推進素質教育鮮活的樣板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面對新世界的挑戰和激烈的國際競爭,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變成巨大的人才資源,這是教育的責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調整和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應對未來挑戰的戰略目標。
近年來,我國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提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推進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不斷增強,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但從整體上看,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推進素質教育步履艱難,基礎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和影響。如何使素質教育能夠扎實有效地推進并力爭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呢?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推進素質教育鮮活的樣板。
綜合實踐活動課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課程結構不再單一,學科體系不再封閉,課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的發展不再脫離。它注重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提供了超越學科界限的、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產生更多的體驗,得到更多的鍛煉,獲得更多的知識。綜合實踐活動課打破了傳統的教育僵局,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提供了鮮活的樣板。
作者單位: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