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為軍
摘 要:提倡在體育教學中實行快樂體育,本文對快樂體育的內涵,如何實施快樂體育,快樂體育的實踐意義進行了著重分析。
關鍵詞:快樂體育 初中體育
“個案”調查:一個教師問一個剛開學不久的小學生:“你喜歡體育課嗎?”小學生立刻搖頭回答:“不喜歡。”問:“為什么?”答:“整天都是一二一,一二一的,要不就是立定跳遠。”過了半年之后再問他是否喜歡體育課時,回答:“一點都不喜歡。”問:“你不喜歡玩?”答:“喜歡。”又問:“你喜歡玩什么?”答:“我喜歡跳繩,和大家一起跳繩。”……
初看那個小調查,我的心跳莫名的波動了一下,那個小學生的幾句“實在話”在我耳邊久久縈繞,久思一個問題:只有小學教育現狀難盡人意嗎?最終我無奈的發現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心里有種難以名其狀的傷感。
一直想對中學體育教育說點什么,但總覺得自己水平有限,會詞不達意,后來因為“想說出點什么”的欲望太強烈了,在心頭竄動難以壓制,所以不得不把翻騰于腦海已久的“快樂體育”拿出來分析。
一、快樂體育的內涵
很明顯“快樂體育”的關鍵在前面的“快樂”,它是一種主張以學生為主,因材施教,以快樂為主,輕松學習的教育方式。
二、快樂體育的教學表現
1.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氛圍——快樂。可能是理解的偏差,也可能是落實錯位,傳統體育教學是死氣沉沉,枯燥乏味。正如“整天一二一,一二一……”,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機械的訓練,跑步再跑步,呆板的模式在這里得到再次沿襲,學生不能得到體育課堂應該得到的東西。“一到體育就請假”“一到體育就逃課”的不良現象在中學校園極為常見。快樂體育一改傳統,在體育課堂上融入快樂,讓學生在體育訓練的同時保持快樂心情。
2.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地位——主體。也許是受文化教學課堂的弊端傳染,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只是一個客體,教師錯誤地認為是學生就得被動的灌輸,被動地接受教育,汲取教師已經替他們消化好的營養。如此這般,學生喪失了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了接受教育的自覺性,滅了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他們失去了接受教育的興趣。快樂體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因為無論是文化教學還是體育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有動力,興趣和動力是一個人成功的墊腳基石。
3.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和諧。尊師的理念在傳統教學中被無端放大。師生之間是上級與下級,命令與服從的絕對關系。快樂體育強調體育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改變。學生和老師是信息交流的雙向通道,而非單行道。師生之間和諧,雙向的關系得以確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體育教學中才能效果匪然。
4.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培養原則——做人傳統體育教學的單一目的性教育,忽略了體育提升過程中思想升華的必要。單純性的體格訓練,丟棄了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引導。中學正是學生思想升華的關鍵時期,方向上的引導很有必要。快樂體育中確立了體育教學中雙重培養的原則,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教會學生怎樣強身。讓他們在體育教學中雙重受益,全面發展。
5.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態度——喜愛。沒有了枯燥,學生成為了主體,師生關系變得和諧,學生得到思想、身體上的升華,快樂體育很容易成為學生的最愛,愛運動、愛體育是他們的最好信息回饋。
三、快樂體育的現實實踐
1.激發自主運動熱情。運動如果單憑短暫的課堂幾十分鐘效果甚微,激發學生的自主運動熱情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教育。如何讓他們自主性運動呢?興趣或許是最完美的答案。教學過程中的游戲,迎合學生的喜好;舉辦運動小比賽,快樂中他們的興趣得到激發,自主性運動成為現實。
2.制定合理訓練目標。讓一個啞巴去背課文,很顯然是不能實現的,而且還會刺激啞巴的自尊心,失去看書的激情。因此,合理的訓練目標的重要性,應聯系實際制定計劃。
3.打破教學固有摸板。小學生的那句“我想跳繩,想和大家一起去跳繩。”向我們反映著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信息——小組教學。不單單是小學生,“大家一起玩”也是中學生喜愛的方式。打破原有的教學模板,讓學生自動分組,小組對抗,小組運動,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快樂接受體育,喜愛上運動。
4.培養全面合格人才。拋棄傳統教學中單純訓練的理念,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把培養四有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力求學生全面發展。
四、快樂體育的實踐意義
1.“被迫運動”在快樂體育中已經無影無蹤。學生都是自主訓練,“運動”成為了他們自有的生活常識,融入正常生活,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
2.“快樂體育”教育是雙重、雙向的,要在思想、身體上雙受益,快樂體育下的學生既擁有強健的體魄,還擁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思想、身體上全面升華。
結語:快樂體育作為一種近乎完美的教育方式,成為傳統體育教學方式的終結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探索成功 體育教學》(毛振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陳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