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新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成為學生主動探求的過程,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過程。通過數學教學過程,使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個性品質得以全面展現,以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
1.喚起創新意識——使學生想創造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之想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產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這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這樣的情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問:“你能根據9+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幾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要制成圓的嗎?”……同學們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萌發起學生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例如,我在講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這節課時,先出示兩個圖形(單位:分米),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有的同學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還有的同學用1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我在肯定了同學們的積極想法和開動腦筋的同時,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操場面積、中國土地面積的大小還能用這樣的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
產生疑問,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萌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探求的開始正是創造意識喚起之時,創新正是從這里起步。
2.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敢創造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之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要有敢于創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還要有對真理執著追求的勇氣。數學課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情境。素質教育鮮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識和覺醒,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長和教師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獨立于家長和教師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與愿望的人。學生是一個充滿情感、有理想、有個性的完整的生命體。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者。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它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它既是以傳授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的接觸、碰撞和融通。在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情感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情感活動起重要的能動作用。這種作用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生創造的學習環境。教學中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設問是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在講《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首先請同學們用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辟蹊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時再次設疑,將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提出“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圈嗎?”實踐證明了“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又一次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創造的欲望。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規律。
層層設疑的提問,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根據學生自己主觀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這個范疇之內所形成的方法、設想等,就是學生的創造創新,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正是在走當年科學家發現、發明、創造的道路。在數學活動中,學會學習數學,既長了知識,又長了智慧。同學們充分體驗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
總之,教師要以嶄新科學的教學做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教師創造性的教學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以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真摯的情感,以數學知識本身的藝術魅力粘住每一位學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