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波
長期以來,教師只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加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特別是進入初中后隨著科目的增多,尤其是數學學習難度的進一步加大,使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出現大幅度下滑,從而導致厭學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如何在課堂上把學生緊緊吸引住,讓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我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方法,希望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和利用??鬃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闭f明“好學”對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學生對教師的第一節課都會產生期待心情,這種期待主要表現為:對教師外表形象的期待;對教師言談舉止的期待;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期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投入,其學習思維就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并通過這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學生的潛能,鼓勵每一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改革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長期以來,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都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只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而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表現為:教師權威高于一切,對學生要求太嚴;課堂氣氛緊張、沉悶,缺乏應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模式,違背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課堂上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讓他們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發表各自的意見,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知識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設疑和布局
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不僅要博學之,而且要慎思之”。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思維探索的導火線。善教者要善于巧妙布局,用新鮮有趣的構思,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燃起學生求知欲望,使其欲罷不能,非探求個水落石出不可。
例如:我在引入《冪的乘方》內容時,先創設以下的教學情境,把1000個雞蛋不均勻的分成10箱,問如何分配1000個雞蛋,使我們從1~1000中任意說一個數,都能由其中的任意一箱或幾箱組成(不破箱)。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就馬上集中起來,于是學生們很快得出1,2,4,8,16,32,64,128,256,489。從而由2=2,4=2×2,8=2×2×2,16=2×2×2×2…得出規律。這樣就比較自然地引出《冪的乘方》的內容。再如我在講《概率問題》時,就安排學生模擬街上商家搞的摸乒乓球湊數字的游戲,體會概率印象,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熱情。
以上就是我在十幾年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但愿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師生朋友參與到輕松快樂學數學的探討中來。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欒城縣南高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