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琳
計算機應用已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都可以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在高職院校每個不同的專業中都開設。筆者也曾擔任過不同專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也像數學和語文一樣是一門基礎學科,要上好該門課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課程的設計,明確學習目的
高職院校對每個不同的專業講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時,最主要的是課程設計。在第一節課上我就對該門課進行一個總的設計,并闡述了該門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為學習其他的學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學習和掌握這門學科是我國信息化建設中高級人才所需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它是人們在社會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必需掌握的一門技術。例如在對影像班進行教學時,主要是培養他們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且這些能力能為他們在影像領域所用。另外,我為學生展示計算機在多個領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學校的學籍管理系統、制圖場所運用的多種圖形圖像特效處理、變幻莫測的互聯網等等,使學生們在感受計算機與我們的生活如此貼近的同時,也認識到學習計算機基礎的重要性。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我還向他們展示了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一份Word編排的報紙或者一個充滿動畫效果的幻燈片,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一種親切感,使他們相信自己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后也能做出這樣的作品來,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的。
二、精選合適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對遲緩,加之計算機應用教材在書店里又五花八門,系統性不強,因此我們在教材選用上應十分慎重,要進行充分甄別,選擇內容新、適用性強、淺顯易懂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
我選用的教材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全書分教學和實訓指導兩部分,教材共有七個任務:任務一認識計算機、任務二如何通過操作系統駕馭計算機、任務三如何使用Word2003進行文字處理、任務四如何使用Excel2003進行數據處理、任務五如何使用Powerpoint2003、任務六如何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遞信息、任務七常用工具軟件簡介。本教材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以“任務”的方式拋給學生,使學生在看到“任務”時,就知道學了這些知識能夠完成什么樣的工作。通過七個任務的學習和驅動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和幾種常用軟件的使用。
有了好的教材,對高職院校中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也要進行調整,應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Windows操作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網絡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三、采用良好的教法與學法,提高學生的創新和思維能力
在高職院校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必須采用良好的教法與學法。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實訓作業法,我將基本知識點以綜合性的實例來進行講解,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做到通俗易懂。并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每個實踐訓練方案都能幫助學生完成一個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綜合性的任務,實踐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任務內容進行的高度概括總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考資料,是供學生參考的知識點,是補充性的閱讀材料。將比較抽象的知識以動畫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做到寓教于樂,增加了趣味性。
對學生要求的學法是按照教師講授的操作步驟進行實訓操作,并具有獨立的創新操作能力。例如在講授Word圖文匯排這一節課時,我先引入新課,講授新知識,當把知識點羅列清晰后,再把講授的知識點匯總,進行知識的運用講授,最后布置作業。作業要求:第一是按照老師要求的版面進行設計;第二是能夠獨立設計版面;第三是美觀適用版面的設計,并讓學生將三種設計的作業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我。當我對學生作品一一瀏覽后,我發現學生除了能夠掌握知識的運用外,還發揮了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促進和提高了教師在進行該課程教學的能力素質。
四、明確培養目標,制定課程考核方案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能熟悉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主要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能夠勝任所在行業的辦公自動化操作工作以及該領域所涉及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明確了培養目標以后,對該課程制定相應的考核方案,我們將計算機考核分成理論考核與上機考核兩種,但對高職院校來說,比較偏向后者,所以在操作考試中我們制定了項目考核法,就是將計算機的知識點分解成不同的項目,并能設計相應的考核軟件,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自己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