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高一數學作為高中數學的入門教學,它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整個高中階段學生的數學成績。下面就影響高一學生數學成績的主要原因,在教學中應如何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所采取的策略陳述自己的觀點。
1.影響高一學生數學成績的主要原因
原本在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學習后有相當部分學生數學成績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1外界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影響
進入高中對學生來講一切都新奇,對學校、對教師、對同學以及對教材無一不感到好奇。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對一切事情處處留心,導致在學習上精力不集中,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習質量。再則高一新生一下從初中的“牢籠”中解脫出來,到高一部分同學會有松口氣的想法。第三存在著畏懼心理,學生未學先被它嚇到。因為高中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嚴密的邏輯性。如高中數學的第一章是映射、集合與函數,學生一開始學習就接觸到抽象的數學語言與邏輯推理過程,學生從初中部的數式運算跳躍到推理求值。學生很難適應,這些外界因素必將影響高一新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1.2數學內容的變化對學生接受能力的影響
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形象直觀,通俗易懂,以常量計算為主,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以研究變量、字母為主,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運算技巧,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與邏輯推理能力,這與初中相比增加了難度。在高一數學中,知識點大量地涌入,使學生習慣于初中部的學習進程(知識點少,題型簡單,主要題型充足時間反復講解,學生能記熟記牢),而很難適應高中數學的快節奏,所以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有些囫圇吞棗,很難做到及時消化吸收。
1.3沒有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初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進入高中后,學生仍然跟隨教師的思維運轉,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課前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堂上缺少思維開拓精神,課后不主動歸納總結。只局限于概念記憶,模仿硬套,記憶題型。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點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正確的數學思維方法難以形成,致使數學能力不斷下降,最終出現高中數學難學的錯誤結論。
1.4注重題目而忽略基礎
高中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頭腦中具有一定的數學元素,如果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必定成為數學尖子。但就是因為這些同學具有某種數學潛能,自恃“自我感覺良好”,忽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只對難題感興趣,好高鶩遠,陷入題海。
2.注重教學方法與策略
2.1注意初高中數學教學的對接
首先是思想上的準備,通過入學教育必須提高學生對初高中知識點銜接重要性的認識,明確高中部的學習任務,確立時間觀念,增強緊迫感與危機感,克服松懈心理。要讓學生清楚高一數學在整個中學數學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結合具體實例,讓學生了解高中數學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并讓學生掌握初高中數學在學法上存在的本質區別,以求盡快地適應高中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優化教學環節,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在講授新知識時,要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教師應揭示新知識產生、發展與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方法的本質過程中,提高應用數學的靈活性,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思維方法,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同時要注意運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2.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學生在自主學習上要多花工夫。因此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進行章節小結,養成自主總結的習慣;在解題后,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考慮解題思路和步驟,歸納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總結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由此培養學生善于進行自主歸納與反思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3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良好學習習慣是學好高一數學的開端,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是教學的首要任務。要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合理的時間安排(它包括長遠計劃與短期計劃)。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根據預習提綱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課堂聽課效率。要強調學生上課專心聽課,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這樣可以使學生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攻克難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總之,高一數學教學的成功是高中數學教學成功的一半。因此高一數學的教學策略是高中數學教學研究的首要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興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