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橋
《新課標》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結構體系之中,與“認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一起構成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成為教材改革的一次突破、一個亮點。這項改革,必將引導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同時也將引發語文教學與改革的一系列問題,亟待我們深入探討和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多維評價方法的運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其主要評價的依據不再是分數,評價的目的也不再是用來甄別和選拔,而是采用多維評價的方法,以改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指導的方法,改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設計,完善學習活動的過程,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應是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
1.尊重學生評價。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自主性較大,靈活性較強,而且常常以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在這樣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能夠進行全程了解的是學生自己,尤其是小組合作伙伴,他們是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對各個學習活動環節都有切身的體會,評價起來更具針對性,更加切合實際。組織、開展好學生評價,不僅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負責的精神,收到自我教育之效。
2.加強過程評價。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著重評價學習者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態度、探究精神、創新意識;評價是否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評價是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等。恰當運用過程評價,可以起到督導、激勵、調控的作用。
3.重視個性化評價。《新課標》強調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評價不可能沿用傳統的“一把尺子”、“統一標準”的評價模式,而是要針對每個同學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不同表現、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角度和評價標準。無論學生在哪一方面有所收獲、有所進步,都應該受到尊重和肯定。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為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其廣泛的學習興趣、創新的思維品質與綜合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課程和課時的保障,同時,語文綜合性學習又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知識授受的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組合、主動探究的特征,這就容易導致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甚或教師成為“旁觀者”、“局外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旦退隱,就很難保證語文綜合性學習達到預期目標。事實上,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非消失,而是在如何發揮上出現了一些新的方式和特點。
1.起始階段,指導學生對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教師不可包辦代替,但是教師對“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有必要給予指導,提供支持。并始終充當著討論伙伴、提供咨詢的重要角色,并且是決策的主要參與者。
2.在展開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主要表現在心理疏導、方法指導和價值引導等方面。心理疏導主要指: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敢于質疑,敢于突破陳規,善于發表新見,培養他們會交際、善合作的心理品質;方法指導主要指: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如調查、考察、訪談、搜集整理資料、研究及研究報告寫作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價值引導主要指:引導學生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運作實施,尤其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和習慣,讓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全面提高人文素養和語文素質。
3.在綜合性學習的后期,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綜合性學習進行評價。語文綜合性評價的主體是學生,主要由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但這種評價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呼喚新型語文教師的出現
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它要求語文教師從課堂中、從課本中、從“講解與分析”中解放出來,傳統型的語文教師無論是作為“語文知識的傳授者”、“語文能力訓練的教練”還是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都不能適應語文綜合性學習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就是說,語文綜合性學習呼喚語文教師素質的更新與重塑,呼喚語文教師角色與職能的重新定位,呼喚新型語文教師的出現。
首先,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對語文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的拓展與更新,它要求針對教室的教學環境來設計,組織、管理全班的教學。所以,作為一個新型的語文教師,不僅是一個語文學習資源的開發者,而且還是把學生引入新的學習情境的引路人。
其次,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動給予者,而是被推到現實的學習情境之中、推到綜合性的課題領域之中的拓荒者,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的知識興趣與視野必須突破課本與課堂的界限,延伸到更為寬廣的跨學科領域。而且,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不斷對自己的知識進行重組、充實和更新。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作者單位:湖南省澧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