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巍
“估算”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提到,但在生活中應用范圍極大。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估算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在小學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苯滩脑趦热菥幣派献⒅刂R的實用性,在計算方面表現為降低筆算要求,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直接影響人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估算的幾率比用精確計算的幾率大的多。比如:某地區大約有多少人?一輛出租車一天行多少公里?你家一年大約用水多少噸?……這些問題要回答出來必須用估算。日常生活中估算比精確計算也更加方便,估算不須任何輔助工具,它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生感知到估算的作用,才能主動將估算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應用估算的能力。因此,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一、情境中感知估算
新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教師要利用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在教學中多創設一些有趣、具有挑戰性、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使學生逐步感知估算存在,體驗估算的必要性。
如:小麗選了一套衣服和鞋子,上衣132元,褲子74元,鞋子98元,買這些大約需要多少元?學生一開始想到的都是將三種商品價格加在一起,算出是304元,再得出大約300元。教師就要提問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然后引出用估算的方法,把132看作130,74看作70,98看作100,加起來直接得出大約300元。
這樣的例子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把握好,從中讓學生感知到估算,激起學習估算的興趣。
二、過程中內化估算
(一)善于挖掘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沒有單獨安排估算為一章節,而是分散到很多知識中,教師要有心去挖掘,抓住可利用的教學素材,強化估算訓練。
估算大多是通過口算進行的,比較靈活簡便,它是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迅捷的判斷力,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觀察比較,對問題作簡約的推理后,接觸到問題的本質,使問題得以解決。因而教師要對學生的估算能力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
如:“609-196”,教師教給學生方法:609接近600,196接近200,600-200=400,所以609-196≈400。教師做好示范,讓學生及時練習。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估算,久而久之,學生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從而形成估算技能。
(二)巧用質疑
數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質疑獲得數學猜想,利用估算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判斷出結果正確與否,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教師要讓學生在質疑中培養自己的估算能力,提高估算技能。
(三)強化估算訓練
1.要經?;?/p>
估算意識的培養和估算能力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有計劃的、有步驟的滲透與訓練。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估算內容,抓住各種時機,讓學生進行估算。數學學習內容的每個部分,只要涉及到"算",就能運用上估算,我們要讓學生樹立估算處處存在,時時可以進行估算的意識,將估算練習經?;?。
2.要多樣化
估算訓練要經常化,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不同形式的估算內容,便于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估算能力的培養。
例如,經常進行四舍五入方面的估算,則可安排一些統計或可能性方面的估算,如估算本班同學的平均身高,估算自己的考試成績等。
三、實際中運用估算
學習知識是為使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又可以促進對知識的內化、吸收。生活中處處存在需要估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我們就要抓住這些實際問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估算時我用談話的方式對學生說:老師發現教室的垃圾桶中滿是各種零食的包裝和飲料瓶,如果我們學校每位學生每天節約0.5元錢捐給希望工程,去幫助貧困兒童,算一算我們學校一年能捐款多少?
我先讓學生大膽估算,并交流各種估算方法和結果,然后通過筆算得出準確結果。學生在活動中探索了估算,做到合理使用估算的方法,而且受到了勤儉節約、關愛他人的教育。
認識估算意義和培養估算能力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學生對估算意義的認識有利于估算能力的培養,估算能力的培養又進一步認識了估算的意義。學生估算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長期、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培養,估算的應用必將為學生生活帶來更多方便。
作者簡介:陸巍,現任合肥市陸大小學教導主任,從事數學教學十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撰寫論文曾獲中國教育學會、安徽省教育學會等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