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鋒
摘 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教學已成為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從操作講解法、實物演示法、計算機輔助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激發法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計算機 教學
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計算機教學的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當有其自己的特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體會到,要教好計算機學科,關鍵就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作為一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應當善于引導,想方設法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這幾年的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認識到計算機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存在著不同,方法也多種多樣,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操作講解法
所謂的操作講解法也就是在操作的同時進行講解。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知識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學科,當我們給學生講解實踐性比較強的知識或者較難掌握的操作內容時,就可以在講解的同時讓學生一起動手操作。譬如,在講解鍵盤操作時,面對眾多的不規律的按鍵,學生剛開始學的時候經常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就要給予正確的指導。一步步詳細地講解怎樣操作,指導學生按規范動作進行操作,例如:坐姿、手指放置等,反復進行練習,教師在學生操作講解的過程中要著重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并示范講解,直到學生操作自如。這樣一些難掌握的復雜的操作通過動手練習以后掌握起來就比光聽容易些。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利于老師控制進度和秩序。
二、實物演示法
我們所說的實物演示法就是教師在上課時,將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學生看。有些有條件的學校,在硬件上應能夠保證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程的保證。在這些場所,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法,讓學生能看到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硬件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把硬件(內存條、顯卡、主板和硬盤等)設備展示給學生看。學生更容易接受,這里要強調的是,學生長時間的看計算機屏幕或投影屏,非常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其他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力求講話風趣,有感染力,講的內容更要聯系實際,并且要講清楚每一步操作的目的與方法,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這樣邊講解邊演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計算機輔助教學法
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應當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在機房里安裝一些知名度高、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學生在上機同時根據自身特點和喜好有選擇性地學習,這樣就可以發揮計算機教學的優勢--因材施教,各取其所需。目前比較流行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有:學電腦的《開天辟地》或《萬事無憂》、《PC組裝實驗室》軟件,練習打字的有TT、wb和金山打字軟件等。學視察的如《跟我學3D Studio》、《大嘴英語》、《輕輕松松背單詞》等等。作為老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組織好學習的內容與方法。
四、任務驅動法
所謂的“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規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把學習的內容分割成一個個小的 “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指導學生并且完成操作,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以及獲取新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例如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來解決。我們在講完EXCEL時,可找出一張圖標當示范,讓學生自己設計圖標的版面。這樣再經過大量的任務訓練,使學生知道學習計算機一點也不難。
五、興趣激發法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作欲望,通常我們可以采用作比較、編故事的方法來組織教學,以便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在講解理論性很強的計算機組成這部分時,對于成人來說,只要聽一遍就會明白。可是對學生來說就顯得枯燥無味。在介紹了計算機幾個部分名稱之后,通常我不會立即去闡述各部分功能,而是欲緊先松,充分讓學生發散思維,重點討論人是如何通過各種器官收到外界信息并表情達意的。接著按比喻方法闡述計算機各部分與人體的關系及功能:鍵盤、鼠標就相當于人的耳目可以接收信息,而主機則相當于人的大腦具有存儲、運算和控制三大功能,顯示器可以適時顯示計算機的工作情況。至此,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已有比較透徹的理解。
當然,計算機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當中,以上是本人在實踐中總結的點滴經驗,僅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2.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引導》電化教育研究1999(1):3-6
3.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
4.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案例分析》
5.《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
6.《信息化教育概論》南國農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靖江市斜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