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毅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說:“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一語道破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生活是文學家的母親。”我們可以說生活孕育了語文,生活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源泉。從生活中學語文就找到了根,尋到了源。
實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更應重視語文與生活的水乳交融魚水難離的關系,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珍愛人生的感情;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分析社會,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這樣做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錘煉語文技能。因此提供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指明語文學習的便捷途徑,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這里需要糾正一種偏頗,即青睞于正統(tǒng)教材,不屑于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仿佛下里巴人難登大雅之堂,殊不知這正是生活中的語文的生命原生態(tài),下里巴人也登大雅之堂,可以進入神圣的課堂。
一、民間文學拾貝
民間文學作品是人民口耳相傳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引進借鑒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1.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么故事?從前有座山……”
這是故事的標本。可以多角度提煉主旨:平凡祥和的生活;周而復始的悲哀;力主改革的警示。運用頂真的修辭格真乃珠聯(lián)璧合。
2.相聲。可學習包袱懸念的巧設,幽默機智的語言等。劉偉、馬季的《吹牛》、《老少樂》中大膽的夸張,離奇的想象,詞語的聚集令人叫絕。
3.民謠。如:“跳舞一夜兩夜不累,喝酒三瓶四瓶不醉,宴席五場六場不退,工作一樣不會”。
數(shù)字的列序,章法上的對比如此醒目強烈。
又如:“對上級像和珅,對下級像泰森,講話像孔繁森,喝酒像魯智深,作風像王寶森。”
刻畫出一些媚上欺下。口是心非的腐化墮落分子,其對比、借代如此巧妙。
4.笑話幽默。這是睿智深邃的表現(xiàn),最能創(chuàng)新求變。如:“醫(yī)生:打針!病人:怎么流血了?醫(yī)生:這叫一針見血!病人:等著吧,血債血償。”看侯寶林的《醉酒》,酒鬼竟要爬電筒射出的光柱,令人捧腹。
5.對聯(lián).是精美的壓縮餅干,給人多方面的熏陶和滋養(yǎng)。魯迅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就用了一副對聯(lián):畫鬼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是“鬼狐有性情,笑罵成文章。”真是恰切精妙。讓學生賞析對聯(lián)的同時可讓其為課文制作對聯(lián)。
6.俗語歇后語。如三個老鄉(xiāng),頂不住一個公章。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爛泥。黃鼠狼罵狐貍——都不是好貨。這樸實無華的話里不也蘊含哲理,采用了借代、比喻、頂真、諷喻的修辭技巧嗎?
二、從生活中找語言
活人的嘴巴,從生活中人們嘴里收集充滿泥土芳醇的語言,不但拉近了學生的社會角色,而且豐富他們的詞匯,一掃語言的蒼白稚嫩
趙樹理說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毛澤東號召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我小時候聽母親講故事,有幾句話仍記憶猶新:“倒杯茶,冷冰冰;端碗肉,肥墩墩;舀碗飯,幾顆顆,拈著豆芽十八根。”學生感悟生活,應感悟這樣的語言。
三、廣告中的學問
如今的商品推陳出新,層出不窮,廣告信息也接踵而至,地毯式的轟炸。教師可因其勢而利導之,讓學生就地取材,借鑒廣告的語文知識。如:萬家樂,樂萬家。全球通,通全球。穿奧康,走四方。奧康令足下生輝。天山面粉,天天見面。大地風衣,風靡大地。添糠不如天康。天康飼料嚼(覺)的有味。播康地種,走康莊道。這里的廣告主旨明確,修辭手法很精彩。讓學生給學校、教師、課本寫幾句廣告詞,一定能鍛煉他們的能力。如:“夢升起的地方”“成功的中轉(zhuǎn)站”“擺渡人”“無聲的老師”“進步的階梯”。這就是學生的心語廣告。這些廣告語言精煉,運用多種辭格,廣告主題凸顯。
生活饋贈我們?nèi)绱素S厚的禮物,令人受寵若驚。我們真該用心去擁抱生活、學習生活、感謝生活、回報生活。用生活的芬芳作為奉獻給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一份厚禮。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一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