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生金
摘要: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上來,找到有效的數學教育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中學數學 教學 方法
牧區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有許多教師有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我對此作了一些總結,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牧區中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牧區,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幾乎是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么作用。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于學習的活動。給他們講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應用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學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牧區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于這一情況,作為數學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我們可以用撲克來替代正負數來玩游戲,紅色的為正數,黑色的為負數,讓兩個同學來抽撲克,每人抽兩張,然后把他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一種游戲上來,學生在游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
三、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預習是學習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牧區中學95%以上的學生不會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也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打記號”,如:有效數字這一內容不懂,就在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記號,以便于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怎樣聽好課呢?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抓重點,做筆記。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或多次提到的問題)即為本節重點,學生在聽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于復習鞏固。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的不足之處,多想多問。在牧區中學,學生難以領會和掌握較為復雜或困難的方法,這里主要以以下三種為主:
(1)歸納與演繹。歸納,即將多個有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或是所學知識)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兩種方法,并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特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2)類比與聯想。這是初中較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類比即為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學習積的乘方時可聯想到商的乘方。
(3)抽象與概括。抽象,即將事物中存在的某種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來的思維方法。概括,即將所抽象出來的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來的思維方法。
四、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傳統模式,這樣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應將教師的作用從“教”提高到“導”,“導”就是引導,即教師的作用不應該是“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知識。總之,牧區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講授和輔導,讓他們多練習、多思考、多鞏固。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摸索出“要我學”成為“我要學”的好方法。
作者單位:青海貴南貴南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