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鵬
在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將不可避免。知識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表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
一、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
1.國際貿易交易對象高級化
在科學技術知識對經濟發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國際貿易交易對象逐漸高級化。國際技術貿易在國際貿易的構成中發展十分迅速。據統計,2005年1月至10月,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328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8%,高出全國外貿增速2.8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比重達到28.6%,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主要工業化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長速度。
2.國際貿易交易方式網絡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國際貿易交易也借助國際互聯網來完成,出現了所謂的網絡貿易。其交易的產品主要是數字化產品,如金融服務、網上娛樂、售票服務、音像書刊、軟件設計、咨詢服務、信息傳遞等;也有實物產品交易,實物產品交易則是交易磋商、簽約、貨款支付在網上進行。目前,網絡貿易發展十分迅速。1998年網上交易額只有500億美元,2001年全球網上貿易總額已達2051億美元,而到2007年全球網上交易額已高達2.7萬億元。
3.國際貿易交易市場壟斷化
由于跨國公司壟斷了國際技術創新的70%-80%和國際技術貿易的90%,因此,在國際交易市場中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日益加強。目前,跨國公司是新技術的主要開發者,也是技術貿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拉動的火車頭。在邁向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信息技術和高效運輸技術的突飛猛進,企業的跨國經營變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國公司的發展也將面臨新的飛躍。因此,跨國公司現在都紛紛調整其發展戰略,對內進行經濟結構的升級和技術的大規模更新,對外竭力維護其市場份額,并努力開拓新市場。可見,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4.國際貿易利益分配兩極化
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所處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格局中,兩極化的趨勢將進一步明顯,即所謂“中心—外圍化”趨勢。目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外圍”的地位并沒有發生改變。在知識經濟全面發展的21世紀,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中,發達國家“中心化”和發展中國家“邊緣化”、“外圍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劇。
5.國際經濟協調貿易化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電子通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網絡貿易的興起,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經濟協調的重點日益側重貿易領域。
二、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
自改革開放我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加入WTO更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中國已儼然成為貿易大國。但貿易大國不等于貿易強國,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
1.從宏觀層面分析,我國對外貿易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增大。根據商務部的統計資料,中國的對外進出口從1978年206.4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6207.7億美元,2003年進出口總值更達到8512.1億美元,再創新高。
(2)經貿格局發生了變化,但實質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工業附加值不高。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貿易類。
(3)貿易伙伴過于集中、抗風險能力不足。我國的貿易伙伴仍相對集中在歐亞和美洲,特別是有限的幾個世界主要國家,如排前3位的分別為日、美和歐盟,對這三者的貿易額占到總額的近一半。
(4)傳統的優勢產業受到國際市場比較大的影響。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近幾年這些產業商品的國際市場有萎縮的現象。
2.從微觀層面分析,我國對外貿易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國際貿易及國際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業承擔更大的經營風險。有專家預測過,中國加入WTO后外貿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萬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取得進出口許可權,這方面的人才缺口將會更大。
(2)信息不對稱導致無序競爭。出口企業很難預測自己將要進軍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容量、有多少競爭對手。
(3)研發能力不足,阻礙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的外貿企業由于技術達不到要求被拒之門外的事屢見不鮮。研發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國企業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我國應采取的對策
在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將不可避免,因此,應及時把握邁向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采取符合我國國情的應對措施,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加大科技投入,鼓勵技術發明與創新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的生產與創造,而知識的生產與創造又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因此,科技進步與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競爭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這也是我國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發展國際貿易的關鍵。
2.促進科學技術的吸收和應用,加快我國產業的升級換代
知識經濟的關鍵是知識的商業運用,使之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是我國在知識經濟時代參與國際貿易的基礎。因此,面對知識經濟的發展,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的轉化,加大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便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的戰略取向。
3.適時推行網絡貿易,開拓國際市場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網絡貿易日益成為拓展海外的貿易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國目前高級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缺乏,網絡基礎設施滯后,企業界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貿易在未來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沒有形成網絡貿易的國內環境和市場,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須切實推行網絡貿易的發展。
4.政府給予適當支持,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
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的主體主要是跨國公司,隨著國際市場壟斷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國際競爭也主要是在跨國公司之間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對外進行跨國經營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跨國公司無論在數量、質量上,還是在經營規模、國際地位上都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的機遇與挑戰。為了能更有效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高度重視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新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保持快速和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