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智庫是主力 出謀劃策受重用
本報特約記者 王 瑋
馬英九上臺以來所推動的兩岸和對外政策備受矚目,在其決策的背后,有一個深諳兩岸、經濟與對外事務的智囊團。臺灣《新新聞》雜志10月份一篇題為“三大智庫,馬英九的軍師團”的文章向外界掀開了它們的面紗。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專責兩岸事務。《新新聞》的文章稱,馬英九倚重的智庫首推“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該基金會是馬英九當局去年在原“中華歐亞基金會”的基礎上重新組建而成的,由馬的兩岸政策重要智囊、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任董事長,網羅了島內一大批兩岸關系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包括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永茂、臺大副校長包宗和、政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高永光、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文化大學教授楊泰順和蔡瑋等。與原“中華歐亞基金會”成員刻意維持藍綠平衡不同,“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有許多深藍和淺藍人士,沒有深綠人士,從中可見馬當局提拔該基金會成為專責兩岸事務智庫的深層用意。
基金會現任董事長趙春山與“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淵源甚深。趙春山稱,“我們和行政部門有密切聯系,近來人事將再度小幅變動,新董事會將涵蓋國防部及國安會,未來將發展與大陸及海外智庫的長久密切關系。”
“遠景基金會”——主攻國際“外交”領域。在馬英九的智庫名單中,“遠景基金會”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新新聞》的文章稱,1997年3月成立的“遠景基金會”雖強調是非營利性民間學術機構,實際上曾受臺“國安”系統資助,負責海外國際智庫交流工作。“遠景基金會”在其網站上公布的宗旨包括“研究兩岸關系與國際情勢、強化與大陸和國際學界及智庫的交流、撰擬政策建言以提供政府部門決策參考”。馬英九上任后,“遠景基金會”積極扮演政策論述者的角色。
據悉,基金會現任董事長林碧炤即將去職,內定由前“外交部次長”鄭文華接任。從該人事布局可以看出,“遠景基金會”將從過去小規模的海外交流擴大至國際“外交”領域,成為馬當局“外交”領域的重要幕僚。
“中華經濟研究院”——著力經貿議題。在臺灣經濟問題上,“中華經濟研究院”(簡稱“中經院”)是馬當局的首要咨詢對象。1979年美臺“斷交”后,臺當局為確保經濟穩定成長,提出“財政經濟改革措施”,期待成立獨立研究機構,由學者專家提出政策建言作為施政參考,此舉推動了“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成立。由于“中經院”具有濃厚的官方背景,長期扮演國民黨的智庫角色,在民進黨上臺之初曾受到打壓,官方委托案件與支持減少,財務一度出現困難。2003年,陳水扁為將“中經院”收編為綠色財經智庫轉而加大支持,專門成立了“WTO中心”。
與親綠智庫“臺灣經濟研究院”相比,“中經院”在國民黨重新上臺后高度配合馬當局施政,贏得了馬英九的信賴。馬當局的許多經濟官員都出自“中經院”,馬的副手蕭萬長曾任該院董事長,“經濟部政務次長”林圣忠曾任職于“WTO中心”,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當過該院院長。隨著一年來兩岸關系的大幅度緩和,“中經院”在兩岸經貿議題上著力甚深,尤其是在馬當局力推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環球時報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