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王化兵)8月22日,“第八屆輸出版、引進版優秀圖書評選”活動舉行了評審會,本次評審會特點紛呈,亮點精彩。
在評審工作會議上,評審活動組委會主任——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首先介紹了征集工作的情況。截至8月10日,“第八屆輸出版,引進版優秀圖書評選”的征集工作結束,共收到來自150余家出版單位610種圖書,版權經理人、推動版權輸出引進的典型人物資料54份。
郝振省總結本屆評選活動有三大顯著特點:
領導重視,組織得力。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2008年9月的批示“作為署里的一項活動來支持”,本屆評選活動專門成立評審活動組委會,中國版協顧問許力以任顧問,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和中國版協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常振國任主任,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玉山任副主任,出版參考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周崇尚任秘書長,秘書處設在出版參考雜志社。自今年4月份開展此項工作以來,雜志社組織人員在培訓的基礎上對579家出版社逐一聯系,擴大了活動的覆蓋面與影響力。
各地參與意識強,影響力擴大。本屆活動不僅得到了各新聞出版單位的響應,也得到了各新聞出版局和出版集團的大力支持。河南、廣東、四川等省新聞出版局下文轉發了《第八屆輸出版、引進版優秀圖書推介活動通知》,廣西出版總社、安徽出版集團等統一組織了本次圖書和人物的推介,推動了本屆活動在該地區的順利開展。
報評數量增多。覆蓋面廣。本屆活動自4月下旬啟動以來,與往年相比,無論圖書還是人物,報評數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原因在于參與單位比往年更加廣泛。除傳統出版單位外,還有版權代理機構、文化公司等。版權代理機構比較看重優秀版權經理人的評選,而文化公司更注重優秀圖書的評選。
新聞出版總署產業發展司司長范衛平指出,2007年新聞出版業統計數據顯示,輸出引進比例為1:4,2008年統計數據是1:6,9。從數據分析,版權貿易逆差的形勢還相當嚴峻,“走出去”的任務還很艱巨。當前,我國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增強國家軟實力,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國門,是出版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更好地發揮評獎的導向作用,范衛平提議,對輸出版優秀讀物要有所側重,具體措施是輸出版獲獎讀物由原定的評選60種增加為80種。這一提議得到與會全體評審專家的一致同意,成為本屆評審會的亮點。
許力以認為,本屆評選活動自征集圖書開始,就非常有序,各項工作很有步驟地開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輸出圖書的過程中,一定要著眼于圖書的英文水平,并注意培養各個出版機構的英語人才。由于語言習慣不同,輸出圖書是存在困難的。以日本為例,其出版業非常發達,但每年輸出圖書的比例不到1%,而英國,每年出版的圖書有一半輸出到國外,這是因為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希望能夠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周崇尚在評審會上介紹了本次評選的具體評審辦法和評審標準。本次圖書的評審標準選取了內容質量、輸出引進國家和地區、印數和銷售碼洋四個指標,并根據不同種類的圖書設置了不同的權重,構成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版權輸出引進的典型人物、優秀版權經理人的評選也設置了相應的評價標準。
會議由常振國主持,新聞出版總署港澳臺辦公室主任謝愛偉、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左曉光、人民出版社代總編輯辛廣偉、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謝明清、出版參考雜志社主編陸本瑞等21位專家參加了評審會議。
據評審秘書處透露,評選結果揭曉以及頒獎儀式將于9月4日下午在新聞出版總署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