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霞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在消費方式方面出現了人的異化存在的現象,普遍表現在各個層次的消費群體中,這給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就我國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現象,主要從生產方式和價值觀念方面探討其產生的原因,一起找出揚棄人的這種異化存在的路徑。
關鍵詞:消費 消費方式 人的異化存在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2-0065-02
一、消費方式和人的異化存在
馬克思關于消費的論述是從其與生產的關系入手的,認為“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雹偕a直接是消費,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使個人的能力得到發展,產品得以產出,而且在這種生產行為中個人的能力也被支出、消耗,生產資料也被使用、消耗。消費直接是生產,“正如在自然界中元素和化學物質的消費是植物的生產一樣”,②消費也是人本身的生產。在這種消費與生產合一和生產與消費合一的統一的基礎上,馬克思區分了生產消費與個人消費的不同:因此,個人消費的產物是消費者本身,生產消費的結果是與消費者不同的產品。③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在市場經濟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大多數人的消費都有兩種,既有生產消費又有個人消費。在本文中所論述的消費方式主要指人們的個人消費。消費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消費方式也是生活方式的基本組成部分,所以消費方式又被稱為消費生活方式,它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滿足物質的、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而消耗各種生活資料和勞務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消費意識、消費能力、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習俗等等。
“異化”,是德國古典哲學中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詳細論述了異化勞動的概念來說明資本主義社會下人的異化存在,指出異化勞動的四個方面的規定性即: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動相異化;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及人同人相異化。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中,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及他人作為與本身相敵對相異的存在物,使人處于異化的境地。與此相類似,在當前我國人的消費方式中也出現了人的異化現象。
二、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的表現
消費按其本來意義指的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物質、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進行的使用、消耗生活資料的活動。但當前卻存在著大量不以真正消費為目的的消費,這主要表現在其消費方式上。當前消費方式按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不同,總體上可分為三種:高層消費、中層消費和低層消費。
首先,高層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高層消費方式指的是有較高消費能力、較高消費水平的消費群體進行的消費活動的方式。在這一層次的消費群體中出現了大量奢侈消費和揮霍消費的現象,這體現在吃、穿、住、用、行等各個方面。例如,在吃上,豪門宴大擺的現象已不新鮮,35萬元一桌的菜也有人點;穿上,金縷玉衣常買,杰尼亞時裝北京中心店——世界上最昂貴的服裝店,中國的富人常去光顧。雖然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但卻遠遠超出了與我國的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消費方式。但這些揮霍者們卻絲毫未意識到他們的消費方式的危害,在他們那里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生產自身的意義,成了一種符號,高消費只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時它也表征著人對于消費的主體性的喪失。在這種揮霍和過度消費下存在的人們僅僅為消費而消費,這種消費僅僅是名義上的支配和占有,并不在于滿足人的需要,而且消費主體在消費過程中也沒有使得自身得到發展,消費者便在這種消費中處于一種異化的存在。
其次,中層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在當今社會中處于中層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是比較多的,他們這些人是消費的中堅力量,也是商家面對的主要對象。在中國近幾年中層消費群體中卻出現了大量消費群體的異化現象。這主要體現在中層消費群體在高消費浪潮中不甘示弱、盲目攀比的消費上。以買房置家為例,中層消費群體越來越傾向于購置寬敞的大居室或復式樓房而不屑于購買適合其消費的中檔商品房或二手房,更不會去租房。購置大單元房對于中層消費群體來說是遠遠超出其支付能力的,甚至也是多余的,他們大多是工薪階層購買大單元只能通過按揭負債、分期付款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消費者長達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來支付。從他們工作買房都還完房款這二三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間,但他們卻一直在為了房子而奮斗、賺錢,并忍受各方面的壓力,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成了房子的“奴隸”。不單單在買房消費中是如此,在其它如私家車、高檔家電等的消費方面,中層消費群體也同樣表現出了其受消費之累的嚴重現象。在這種遠遠超過其支付能力的消費方式下,中層消費群體的大量休閑時間被這種消費剝奪,身心健康受到傷害。消費主體的消費對象和消費活動越來越成為與消費主體敵對的存在,使消費者處于一種異化的地位。
再次,低層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國家,而農村又是一個低層消費群體集中的地方,因此中國的低層消費者在消費者群體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在改革開放的帶動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農民收入也隨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廣大偏遠農村地區由于自然條件、信息技術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微薄收入與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相比中始終處于劣勢,而且在與發達地區的對比中更凸顯出了明顯的貧富差距。這造成了大量低層消費者的存在,以他們的收入水平根本無法走到消費熱潮的臺面上,在面對樣式不斷變更、價格不斷攀升的消費品時,他們處于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而且消費習俗的變化,生活開支的增加,使他們在遇到子女升學、子女結婚及家人生病等大的消費開支時,就出現了不只是捉襟見肘,而是債臺高筑的現象。并且低層消費群體受制于消費的現象不僅體現在現實基本的消費中,而且體現在其消費心理上,在他們與高層消費群體和中層消費群體的對比中他們的心理失落感更加嚴重了,消費對于他們成了一種負擔和恐懼的對象,這也就造成了他們的異化存在。
三、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產生的原因
探討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產生的原因與找出其解決途徑走的是相同的路徑,因此探討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產生的原因與找出其解決途徑是具有等價意義的,所以此處只探討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產生的原因。
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得以產生的根源在于我國現階段所處的生產方式發展水平上。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生活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系著的,而這種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由此可見,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④。而且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對歷史的繼承與發展,因為“歷史的每一階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的生產力總和,人對自然以及個人之間歷史地形成的關系,都遇到前一代傳給后一代的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盡管一方面這些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另一方面,它們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⑤由此可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產生、存在和發展狀況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既特殊又必然的社會階段下生產方式的發展表現為生產力的不夠發達,生產關系不夠和諧,由此實行的市場經濟政策也使這種形式的人的異化存在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按照馬克思分析的人的形態歷史發展的三階段: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階段,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及“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⑥的階段??梢钥闯鑫覈幱谌祟惿鐣l展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商品經濟居于統治地位,人們雖然已擺脫了人的依賴性占統治地位的階段,處于形式上的獨立地位。但人的這種獨立性是建立在對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之上的,人還不能擺脫對物的依賴。雖然我國的社會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但仍是處于向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所以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必須采取商品經濟的形式發展生產力,為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準備條件。在這種商品經濟的特殊形式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對物還具有很大的依賴型,在消費過程中出現人的異化現象也是難免的,出現這種人的異化存在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實現對異化的揚棄。馬克思指出“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⑦因此只要抓住了當前消費方式下產生人的異化存在的根源,就能找到揚棄異化的途徑,這便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體制。
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得以產生還受到人們在消費方面的價值觀念的影響。雖然人們的意識一直是社會的產物,是一定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是基于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產生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的思想、意識、觀念對人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物質關系存在樣式、社會發展態勢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商品經濟時代對物質利益的重視促使人們產生了對利益的過渡追求,形成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為代表的功利化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方式,造成了過渡消費、揮霍消費及與此相適應的盲目攀比跟風消費的現象。中國人自己的傳統消費觀念也影響著當下的消費方式,如歷史留傳下來的對子女各方面的疼愛照顧上,使得上一代人背負著為下一代人的買房、結婚、生活等的消費開支必須支付的觀念;使得每一代人都為下一代人的消費買單、受到下一代人消費的限制。這些消費觀念上的不正常發展和傳播,促使了大量不健康消費方式的存在,造成了人的異化存在的現象。因此要解決當前消費方式下人的異化存在的問題,合理引導人們樹立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狀況的消費觀念是必不可少的。
注釋:
①②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1972年版.第9頁.
③同上.第181頁.
④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80頁.
⑤同上.第92頁.
⑥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6卷(上).第104頁.
⑦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頁.
參考文獻:
[1]萬光俠.市場經濟于人的存在方式.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