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木秀
摘要:假期旅游對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我國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發展不盡人意。本文在分析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開發的重要意義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開發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 中學生;假期旅游;開發;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1—7740(2009)07-0007-03
開發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有利于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組織學生參加旅游,使學生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的政治思想工作的缺陷,有利于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在旅游中,全身心地放松,身臨其境,接納和享受優美的環境,不但能使人賞心悅目,還能使人胸懷開闊,在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同時又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其二,可以彌補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中學生可以在旅游中增長知識見聞,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延伸課堂空間,補充課本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這將是對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而利用周末、假期一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使父母和子女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可借此傳達父母對于女的呵護和關愛,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促進雙方的感情。其三,可以刺激國內旅游業的發展。中學生群體比重在我國人口中占有相當部分,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是一個出游率巨大的潛在的客源市場,必將成為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的開發必將極大豐富我國旅游產品市場,刺激更多的旅游需求,為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然而我國目前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的開發和發展不盡人意,存在一些問題。
一、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中學生假期負擔重。中學生假期普遍存在著因父母上班而無人管的現象,于是父母用要么送孩子上補習班,要么將孩子關在家里的辦法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而這些作法都使辛苦一學期的學生無法享受假期生活的輕松與快樂,普遍感到壓抑與無助。每到臨近寒暑假時間,父母都忙著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以至于上補習班成了孩子們假期的主要任務,有人戲稱為“第三學期”。據一項調查,假期將近74%的中小學生都參加了各類輔導班,其中每周一次的占25%,每周二次的占27%,每周三次以上的占22%,對此孩子們都很反感,沒有一起玩耍的伙伴也成為假期孩子們的無奈之一?;锇殛P系對中學生來說很重要,但在假期,很多中學生沒有一起做伴的朋友,很多家長都持“不許到別人家,也別讓同學來我們家”的觀點。所以,好多孩子在父母上班后就只能一人在家,于是玩電腦、看電視成了中學生假期的主要娛樂,許多中學生感到無聊,厭煩,成了真正的“籠中娃”。和父母溝通的缺乏,也是假期中學生的一個問題。忙了一學期,中學生特別希望假期能和父母一起出外放松、嬉戲、交流,但因父母忙,這種娛樂、溝通的愿望也很難實現,即使有交流,也主要是學習方面的,而對于中學生別的需求,父母則很少過問。因此,幾乎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渴望能出去旅游一趟,放松身心,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2.旅游產品的市場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許多旅游企業在涉足清少年旅游市場時,并沒有考慮青少年自身的特點,開發出來的產品針對性不強 、形式單一。有些只是把成年人的旅游產品簡單地“克隆”后套用在青少年學生身上,有些則是簡單重復課堂上的內容,形式老套。如大部分旅行社推出的夏令營,只是將以前的成人線路稍加變動,添上一些適合中學生游玩的行程,草草包裝一番就美其名日:“某某夏令營游”。這樣不是搞成變相的旅游團,就是一味的吃苦教育,令很多家長和學生都不滿意。中學生是一個求知欲望強烈的團體,盡管有些企業對中學生旅游市場進行了研究,但很多線路設計者卻片面地理解了“求知”含義,一個專題線路下來,不是高校校園,就是科研院所,使旅游線路陷入單一化的境地。
3.缺乏相關的優惠政策和部門支持。中學生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相關企業和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有力支持。在國外,對青少年學生旅游實施很多的優惠政策,對開拓學生旅游市場的旅游企業也予以支持。如本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學生旅游聯合會,每年專門針對青少年學生旅游發行旅游優惠卡150多萬張,持卡的學生享有機票、住宿、游覽等方面的優惠 ;日本、美國、朝鮮等國也對開拓學生旅游市場的旅行社實行稅收、線路設計等方面的優惠。而在我國大中專學生憑學生證一年只能坐四次火車,且局限在學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間,旅游景點景區對這些學生幾乎不實行優惠,中學生坐火車也沒有很多的優惠,而且對開發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企業也沒有相關的優惠政策,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一些教育部門對學生旅游也不是很重視,他們將所轄院校的師生旅游“包”給本部門投資設立的旅行社,造成部門、地區的壟斷和組織教師、學生出游的旅行社因“日子好過”而不求創新,而且許多臨時的旅行社甚至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在組織上、交通上和接待內容上根本無法保障質量,甚至把中學生帶進商店購物,身心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學生家長十分擔心。
4.旅游企業行為短視。中學生假期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旅游企業有力支持。然而,目前一些旅游企業由于沒有看到中學生旅游市場的潛力,沒有充分認識到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忽視了這一市場 ;還有一些旅游企業礙于青少年市場開拓的艱難性,嫌其利潤薄、事情多、責任大,或是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從而放棄了這一市場,而且所有的導游、司機、餐廳、車隊都不愿意接學生團。即使一些已有敏感的旅行社早早捕捉到了這一市場動向,開發出了一大批學生旅游產品,但與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結果一方面使許多旅游企業擠在觀光旅游的獨木橋上壓價競爭,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由于找不到適合中學生的產品而望眼欲穿。還有很多旅游企業在開發中學生旅游線路的時候沒有考慮學生的消費水平。中學生還是消費者,他們還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因此他們出游時很講究經濟實惠,對食宿等條件要求不是很高。但有些旅行社并不考慮這些,純粹以贏利為目的,設計的旅游產品價格離譜,遠遠超出中學生的消費水平,致使許多青少年學生對景點、景區望而卻步,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著中學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中學生假期旅游開發的對策
1.旅游企業要開發適合中學生的旅游項目,并完善相關配套服務。針對目前國內旅游市場上很少推出專為中學生設計的產品的狀況 ,應積極開發中學生專項旅游產品。首先,要根據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中學生旅游產品的開發應根據他們成長發育的階段差異,不能“一視同仁”,要按不同年齡及其與年齡相互配合的學習階段來考慮定位和設計。應根據“吃、住、玩、學”一體化要求 ,有機安排各種類型的旅游項目,把安全教育、生活自理、文化學習相結合,以符合各層次中學生的身心需求。其次,產品檔次要與學生需求相適應。大多數中學生出游講究經濟,注重旅游體驗,而在食宿方面的要求低于成人,也較隨意。因此,旅游企業在設計旅游產品時就應著重于增加中學生旅游者的旅行體驗,同時產品的設計和服務整體組合,既不能平平淡淡,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而與學生平時的生活差別太大。另外,中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較強,他們希望能在旅游活動中有充分的控制感,并以此作為取得成功的象征,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旅游企業在設計旅游產品和服務整體組合時應為他們提供多樣的選擇。旅游產品的定價既要保持大眾旅游產品定價,又要具有專項旅游產品定價的特征,并且要結合生態、學習、培訓等因素,引入折扣策略。再次,旅游企業要加強中學生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宣傳促銷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不管是哪一種旅游產品其宣傳促銷都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要將廣告推銷、人員推銷、網絡促銷及公共關系等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配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促銷組合,以獲得最佳的促銷效果。中學生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還可利用一些特別事件如高考、畢業分配等活動來進行,如組織“夢 圓清華”、“夢圓北大”等專題旅游線路,在其中安排學生關心的升學咨詢、考試指南等項目,使學生為升學而參加旅游;還有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紅色旅游。旅行社可以與學校聯系,借助校方的宣傳和推薦來促成消費,或者印制宣傳資料散發給家長,并提供咨詢熱線,吸引和打動家長。最后,要有高標準的旅游配套服務。這里的高標準并非指吃、住、行、游、娛等環節的消費檔次要很高,而是說要考慮到中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要考慮到父母對孩子出門在外的顧慮與擔心,旅行社提供的配套服務要盡量體現安全性、趣味性、健康性的原則,如導游要有耐心、并且要細心、操心,以免孩子自控能力差而發生意外;出游時間要勞逸結合,盡量讓孩子有規律地玩、吃、睡,保證充足的體力;隨團人員要有愛心,時刻注意孩子們的健康狀況,注意調整孩子們的情緒,使孩子們真正乘興而來又乘興而歸等等。
2.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和政策支持力度。首先 ,要為學生出游提供優惠政策,如交通部門應放開政策,對學生假期旅游實行全面打折優惠,而不應將學生持學生證優惠這一措施僅僅局限于學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間及每年四次的使用權上。還可在校園內發行旅游優惠卡,持卡的學生享有更多的優惠等。除此以外 ,還應鼓勵餐飲 、旅館、景區景點等在中學生住宿、餐飲和門票上收取較低的費用。其次,修建相關的配套設施,如青年旅館、家庭旅館,設立旅游宿營地 、帳篷等價格較低的住宿設施,使中學生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再次,要加強宣傳,不僅要針對青少年學生,而且要針對家長進行宣傳,促使假期旅游成為教學、教育、教養相結合的旅游,從而受到中學生群體的歡迎和家長群體的支持。另外要選擇好媒介,除了繼續發揮傳統的宣傳媒介的作用外,要考慮現代中學生熱衷于網絡,應積極制作、完善網上宣傳促銷。再次,還要發揮政府的“公眾服務員”職能,密切與旅游企業、各類院校的聯系。通過政府引導和輿論導向,努力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以支持旅游企業積極開拓青少年旅游市場,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良好局面。最后,除繼續加強法規建設外,還應設立相應的旅游安全機構和安全預警系統 ,完善旅游保險,在各景點建立醫療衛生站和餐飲衛生管理機構。加強旅游安全教育,提高旅客安全意識。
3.學校和家庭要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學生參與旅游。中學學校應把學生旅游當作發展素質教育的一個有利促進因素,對學生旅游組織者的正當活動給以支持并加以指導,鼓勵他們在組織學生旅游活動中鍛煉組織能力,培養團隊精神,讓學生旅游團在發展學生旅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校方也應意識到中學生具有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的愿望和熱情。因此,學校應引導和鼓勵中學生走出校園,在旅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關心社會,觀察現實,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旅游活動中展現當代學生的風采。同時學校還應積極配合旅行社的工作,加強對中學生旅游的組織管理。加強學校與學生旅游組織者的溝通和聯系,旅游企業與學生難以進行直接的聯系,學校、學生旅游組織者是聯系學生與企業的紐帶,通過他們的幫助,旅游企業能真實地了解到學生的需要和特點, 以便更有效地開發學生旅游市場。
家長要轉變觀念,不要認為中學生旅游是游山逛水,擔憂學生外出旅游會影響學習,硬逼他們參加假期的各種學習班、培訓班。家長應配合學校和旅游部門,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旅游氛圍,即使是對于某此吃苦型、磨練意志型的旅游項目,家長更應該做出表率,不要因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不利于中學生健康品格的培養,與旅游的教育功能相悖。
參考文獻:
[1]鄧宇凡.淺析假期旅游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J].和田師范專利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1):59.
[2]曹新向,工偉紅.我國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特征及其開發[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96-99.
[3]陳景輝,成艷彬.孔子的旅游思想與當代青少年旅游市場的開發[J].社會科學家,2002,(2):56-57.
[責任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