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全
[摘要]加強基層農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建設一支具有高度思想覺悟的共產黨員隊伍,堅持獎懲分明的紀律,完善宣傳教育的措施和健全各級財政分級負責的經費保障機制。
[關鍵詞]農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近年來,基層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所加強,但相對于轉型期社會思潮的多元化趨勢而言,仍顯薄弱。因此,加強農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仍是擺在廣大理論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存在問題
思想認識堪憂。筆者對工委、鄉(鎮)、村組和農戶的實地調查表明,當前基層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現狀并不樂觀。許多基層干部認為,做農村工作依據上級文件,搞學習研究依靠專家,因此基層沒必要用很多時間去進行系統教育。有些鄉村忙于經濟建設,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宣傳工作,不僅認為針對老百姓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可有可無,甚至常以經濟建設代替思想建設。
教育缺乏切入點。部分鄉村的干部習慣于用老經驗、老辦法辦事情,缺乏開拓進取意識,干勁不足。有的鄉村領導干部缺乏在新形勢下解決農村各種矛盾的有效措施,工作中依然用“行政命令”管理群眾,致使干群矛盾激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缺乏切入點。
師資等保障不足。在隊伍建設上,各鄉鎮宣傳干事90%以上為兼職,繁雜的農村工作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去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宣傳工作。在學習資源方面,《求是》、《半月談》等學習資料被認為難于理解,而通俗讀物又很難買到。在經費保障上,由于財政十分拮據,鄉鎮黨委中心組為支付黨報黨刊的訂閱費用已經力不從心,就更談不上對村組理論學習方面的投入了。成因剖析
失衡心態。當前,社會轉型期的特征在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長期貧困生活使人們的物質欲望和追求經濟利益的熱情空前高漲。這種欲望和追求與基本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使人們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修煉上,這種浮躁心態表現為:普通黨員干部群眾以“局外人”自居,認為學不學關系不大;黨員領導干部為完成上級任務對工作要求“依樣畫葫蘆”,應付了事,嚴重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推進。
制度缺失。在當前農村的大環境下,“要我學”的現象仍然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自覺學習即“我要學”還是一種需要花大力氣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GDP仍然是衡量政績的主要標準,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抓經濟建設上。因此,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學習,如果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是不行的。同時,由于考核和激勵等制度的缺失,使“要求學習”往往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沒有落到實處。
對策建議
隊伍保障——率先垂范,抓住關鍵。農村的共產黨員隊伍十分龐大,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他們的一言一行,在農村老百姓心目中就代表著黨的形象,時刻受到廣大普通群眾的關注。因此,必須大力加強這支黨員隊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斷發展新黨員,使黨員隊伍始終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紀律保證——公正公平,清正廉潔。各級黨組織應花大力氣打造公正公平、唯才是舉的選拔機制,真正把那些德才皆備、勤奮有為、具備共產黨員優良品質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同志選拔充實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中來,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在廣大農村的忠實踐行者。同時,要以獎懲分明的鐵的紀律,大張正氣、懲戒歪風,使為民之風、廉潔之風發揚光大、大行天下。
措施落實——區別對待,分層組織。對鄉鎮黨員領導干部,要將理論學習列入硬性考核,與晉升掛鉤;對鄉鎮一般黨員群眾,要列入年終考核,并作為任職提拔的重要條件;對村組等基層黨員干部群眾,要結合實際為他們編寫并免費發放相關通俗讀物,努力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程度,激發大家認真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先進理論與經驗的積極性,切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經費保障——強力推行,財政買單。馬克思主義作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其理論學習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政府有責任在學習、宣傳、研究、人才培育和陣地建設等方面安排必要的經費,建立健全各級財政分級負責的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的經費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