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青
[摘要]3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豐厚的物質財富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又促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給國家、企業和人民帶來了實惠,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改革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
[關鍵詞]北京奧運改革開放啟示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中國長卷”徐徐拉開,漫天焰火激情綻放,奧運圣火點燃13億中華兒女的心。那一刻,中國騰飛,世界贊嘆。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是奧運年,還因為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造就了北京奧運
改革開放為舉辦奧運提供了經濟實力。一個充滿饑餓和貧困的國家,是沒有能力舉辦奧運會的。30年前,雖說我國經濟也有很大的發展,但國家大而不強,人民多而不富。舉辦奧運會需要巨額投資,如果我國不堅決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去“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國就沒有辦奧運會的“本錢”。中國經濟經過連續30年增長,中國人民逐步走向富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發展中大國。30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經濟大國,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建設奧運場館和具備大規模的接待能力。
改革開放為舉辦奧運提供了科技能量。科學技術與體育運動的結合已成為現代奧運的特征。科技的注入不僅賦予競技體育更多的元素和內涵,也豐富了人類社會的燦爛文明。北京在申奧中第一次提出了“科技奧運”理念,就是要以科學精神組織奧運,以先進技術支撐奧運,以奧運成果惠及社會。“科技奧運”是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北京奧運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撐“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的重要手段。“科技奧運”成為我們對世界的莊嚴承諾。科技與夢想同行,我們迎接的不僅是一場世界矚目的體育盛會,也將是一場弘揚科學精神、展示高新成果的科技盛會。
改革開放為舉辦奧運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改革開放使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國際環境大大改善。在不斷解放思想、繼續深化包括政治體制在內的全面改革、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謀求的是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改革開放30年積聚的巨大精神和物質財富以及開放和平的國際環境,為成功舉辦奧運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和平與發展的總體框架之下,中國舉辦奧運順理成章。
改革開放為舉辦綠色奧運提供了思想變革。此次奧運開幕式的最大看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綠色奧運是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新的詮釋。奧林匹克運動強調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這種精神似乎與綠色奧運并無太大關系,但認真分析會發現,綠色代表和平、象征希望,而且在中國傳統思想中,綠色也包含著公平、和諧的含義,這與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倡導的宗旨相契合。因此,綠色奧運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延伸和外化,綠色奧運是奧林匹克運動理念新的發展。綠色奧運將生態問題與競技體育相結合,既體現了奧運會良好的環境,也融合了綠色思想,對奧運及其理念是一個新的解讀和發展,豐富和發展了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和理念。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合”思想是一致的。這不僅體現在自然事物的協調發展,更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綠色奧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綠色奧運為起點和契機,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點帶面,以局部帶整體,充分發揮綠色奧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北京奧運會是改革開放的推進器
北京奧運會將更深入地推進改革開放。北京奧運會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同時,奧運會的籌辦又在諸多方面促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化。一是新聞報道進一步開放;二是以公民社會的成長為基本方向的社會發展會得到更有力的促進;三是中國民眾會形成更有修養、更加文明的精神風貌;四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會繼續加深相互間的了解和對話,從而更有助于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經過奧運的洗禮,這種良好的精神風貌勢將進一步發揚光大。
北京奧運使科學發展觀得到更普遍的貫徹。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是科學發展的有機整體。北京奧運會的作用還在于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示范。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受外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第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第二,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三,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第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推進高端產業功能區建設工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推進自主創新工程,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推進困難群眾幫扶工程,在解決民生問題上取得新突破;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推進城鄉一體化工程,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推進提升文明素質工程,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推進社會建設工程,在社會建設和管理上取得新突破;推進平安建設工程,在維護安全穩定上取得新突破;推進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在提高各級黨組織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等。奧運會所帶來的國際視野和標準,更加突顯出粗放增長方式的巨大代價,從而更加突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
北京奧運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啟示
北京奧運給我國民眾帶來實惠。“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傳承的治國理念,但過去只是一個夢想。只有中國共產黨人真正做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重視民生、科學發展,真正做到了“利民為本”,并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籌辦過程之中,使人民群眾在奧運籌辦過程中和舉辦之后能夠享受到真正的實惠。七年過去了,事實表明,奧運會帶給老百姓的實惠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根據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數字,在過去七年籌備奧運的時間里,在與奧運相關的投資中,有270億元是直接用于場館建設和奧運會自身運作的;而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改造投資則達到2800億元。這說明,北京奧運會籌辦過程中直接惠及老百姓的投資是奧運會本身投資的十倍之多。按照可比價格計算,
2007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已經比2001年翻一番,年平均增長12.4%,其中有1個百分點是奧運貢獻的。預計今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的水平已經從2001年的3262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7654美元。
北京奧運給我國企業帶來的實惠。自2003年9月1日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啟動以來,先后有54家企業成為北京奧運會贊助商或供應商。既有德國大眾這樣的國際商業巨子,也有聯想、海爾這樣的民族企業代表。國際奧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紅說:“本屆奧運會贊助規模之大也是達到了歷史之最;許多贊助企業表示,他們的收獲遠遠大于付出。可以說,北京奧運會在市場開發方面做到了雙贏。”在2008年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聯合舉辦的奧運經濟論壇上,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說,中國銀行已經收回了贊助奧運會的全部成本,而且已經盈利了,僅紀念品一項他們的營業額已經達到35億。如果加上參與奧運為中國銀行帶來的無形資產,那將更加可觀。
北京奧運給我國城市發展帶來的實惠。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的影響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短期內,奧運會創造了工作機會和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奧運會對舉辦城市最大的影響在于對城市長期的發展和改善上,主要包括:城市的更新、奧運村的創建、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旅游和會展活動的增長、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高等,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改善是對奧運會舉辦城市最重要的長期影響。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劍說,綠色奧運作為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之一,一直貫穿過去七年的籌辦工作。現在以首鋼、焦化廠為代表的重化工業在北京已經淡出,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廠關停并轉,騰出的土地用于引進更多的跨國公司總部,設立金融、物流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這些變化不僅惠及北京,而且對中國各地都具有重大借鑒意義。“奧運效應”正充盈在我們的四周,北京受益奧運、百姓受益奧運、企業受益奧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種在科學發展、以民為本理念指導下發展的奧運經濟,將會長時間為億萬國人所共享。
北京奧運會是世界體壇的盛事,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展現。正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積累的物質基礎,我國才有能力舉辦奧運會,也正是由于堅持改革開放的精神,使我國不斷走向世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