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連軍
[摘要]職工是企業的主體,職工的全面發展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實現企業人的全面發展,要為人才創建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改善其工作條件,提高其生活質量,使企業的目標、價值觀與職工個人發展方向相一致。
[關鍵詞]國有企業以人為本發展
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職工作為企業的主體,職工的全面發展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也應當是社會主義企業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企業的一切制度設計最終都要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目標。
實現企業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澄清的幾個理論問題
抽象人的發展與具體人的發展。在企業講人的全面發展,是指每一個職工個人的全面發展。由于職工是由許許多多處在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個人構成的,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發展環境和發展需求,如何把握和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馬克思的研究視野中,人總是具體的,但就其本質來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抽象的。每個人具有只屬于自己的個性特征,這決定了人的本質。我們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必須從職工在企業所處的地位、從每個職工周圍環境人手來研究職工的發展問題,而不能把“以人為本”的人與我們身邊的職工割裂開來,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口號。
人的某一方面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是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一個人的發展概括地說就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人的全面發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的統一。離開勞動的發展肯定不能說是人的全面發展,而離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或者忽視人的精神需求,片面強調人的某一方面的發展,就形成了人們所說的“單向度發展”。所以在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時,要充分注意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不能以偏概全,把滿足職工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要求當作實現職工全面發展的全部內容。同時,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可能在人的某一個階段完全實現。在各要素的發展過程中既有一個發展的先后問題,也有自身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人在其發展問題上的個性特征。
部分職工的發展與全體職工的發展。科學發展觀中提出的以人為本,在企業就是以全體職工為本,而不是以企業中的某一部分人為本。但是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擔當的角色不同,因而獲得實現全面發展的條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按照管理學“二八”定律的說法,在一個單位中總是有占總人數20%的人是單位的骨干,這20%的人往往要承擔80%的工作量;而另外80%的人則是非骨干,只能承擔20%的工作量。所以企業領導者都十分重視骨于的發展問題。在國企,構成骨干的主要是黨員干部,黨員干部的發展應當是全體職工實現其全面發展的條件,把職工實現全面發展作為評價黨員干部工作績效和黨員干部自身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和評價標準,而不應該是職工群眾實現全面發展的障礙。
企業的發展與企業職工自身的發展。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職工的全面發展。如果職工的發展需求超出了企業的能力范圍,企業又不能對職工進行正確的引導,企業與職工的發展需求就會產生矛盾,就會對雙方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企業除了是一個經濟組織之外,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比如鐵路企業,既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保障國家發展穩定的戰略產業,也是改善全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服務性行業。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而這首先應當體現在對本企業職工實現其全面發展的意義上,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多人的全面發展。
當前國有企業影響職工實現全面發展的主要表現
對職工現實需求認識片面。實現企業職工的全面發展,首先要對職工的各種需求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把握。企業職工既有一般人的全面發展的共性問題,也有對企業特定的期望和需求。由于所處企業的性質不同,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職工的需求結構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就個體職工而言,由于每個職工在企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需求也會呈現出很強的個性特征。如果不進行認真深入的調查研究,不去對企業發展過程中職工在企業中的政治地位、干部職工的相互關系以及工作條件、生活質量等各種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把握,就很容易走偏而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實現職工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本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要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包括職工自我發展的能力、健康素質、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
管理思維較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企業的領導者都把追求企業的效益,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當成企業存在的基本目的。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職工自然也就被當成了企業完成生產任務的手段,而很難置于企業發展目的的地位。在日常工作中,重生產、重任務,習慣用經濟手段進行管理,把領導和職工的關系定位成純粹的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把企業管理簡單地理解成是領導對職工的管理,習慣用行政手段來處理職工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一些企業的政治工作者也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這個問題,把職工的思想引導到了純經濟利益的層面,不是讓職工從工作中得到全面發展和自身價值實現的滿足,而是把工作降低到了純粹謀生的檔次,這樣不僅不能充分地調動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會嚴重地制約企業的發展,是一種低層次的管理思想,這種管理方式也是非常有害的,是同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的。
干部職工的培訓、升職機制缺陷。在現實條件下,職工的職務、職稱的變化是職工在企業實現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職工在企業的工作過程中能不能得到較多的培訓和升職,并不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工作努力,而要受到年齡、學歷、人際關系等各種非工作因素的影響,職工在設計自身的職業發展時,經常需要考慮很多其它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到職工發展的方向和信心。
企業政治工作定位不準,企業黨組織作用不明顯。企業的政治工作主要是通過對權力的制約,建立并保持一種秩序,這種秩序不僅要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必須有利于職工實現自身全面發展。要保持這個過程的公平、公正,隨著生產的發展,始終在公平、公正的秩序中調整職工在企業中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理論的灌輸和輿論引導保持馬克思主義始終居于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培育起能夠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企業精神和具有企業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但實際上許多企業的領導者、企業政治工作者也僅僅是把政治工作當成了完成企業生產任務的輔助性工作,一些基層單位的黨委書記,生產車間的專兼職黨支部書記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二段長”、“二主任”,沒有盯住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許多工作流于形式,企業的精神資源大量流失,職工信仰缺
失,精神不振,對企業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實現企業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企業要為職工的全面發展提供基本的工作環境。職工在企業的權益是由其政治地位決定的,這個政治地位取決于企業的制度環境,主要指基本的工作秩序。這個秩序不僅規范著職工在企業的權力地位,也決定著職工能否在企業中獲得相對公平的發展機遇。所以企業制度環境的形成和變化都應當有職工參與其中。參與是職工民主政治權利的有效表達,有助于職工樹立全面發展的信心。因此,企業的政治工作質量對于全體職工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加強企業政治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基層單位黨委書記的素質,尤其是提高黨委書記的理論素養、政治意識、黨性修養和工作能力。
工作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是實現職工全面發展的前提。“為政于天下者,在乎富之、善之。”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政治工作必須著眼于調整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致力于實現職工的物質利益。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保障職工群眾在企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權益,把企業全面發展的成果轉化為更好地實現職工全面發展的條件,真正使職工群眾共享企業全面發展的成果。
企業的目標、價值觀與職工個人發展方向的一致性。企業發展與職工個人發展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歷史過程。這表現在:職工個人的發展既決定于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決定著企業的發展。職工個人的發展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內在力量,企業也為職工個人的發展搭建了廣闊的舞臺,而且企業發展的水平越高,對職工個人的發展越有利。所以職工個人的發展并不完全取決于他自身,而是取決于企業的發展水平和企業為他所提供的工作條件和人際環境。此外在集體發展中實現個人發展,還需要解決個人與企業價值觀的一致性問題。一般來說,人們都希望能夠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張揚,而集體往往是需要統一意志的,這是集體得以存在的前提。所以對于企業中的職工來說,職工個人的發展或者個性的張揚對于企業必須是有益的。這就需要用主流意識形態和企業文化來作為企業和個人共同的價值觀,使職工個人的發展有章可循,使企業發展和職工個人的全面發展呈現出一種健康和諧而又有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