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義
[摘要]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原則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依法治校工作也由此在各高等學校逐步推行,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高等學校全面推行依法治校時機已經成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治校方略。
[關鍵詞]高等學校依法治校可行性探析
高等學校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政策法律基礎
我國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是我國法治原則在憲法中的體現,反映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為了在教育領域貫徹實施這一基本方略,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我國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教師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關于加強教育法制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旨在貫徹和加強依法治校的法律性文件,明確規定在教育領域要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辦學活動納入法治軌道。
高等學校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客觀基礎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大力支持高等學校推行依法治校。如前所述,在我國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方略后,教育部分別于1999年和2003年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強教育法制建設的意見》及《教育部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此后,各省教育廳紛紛響應教育部號召,以各種不同形式貫徹落實教育部的依法治校綱略。作為高等學校的行政主管部門,教育部、教育廳的態度和做法,為高等學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成為高等學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客觀推動力量。
法律事務逐步滲透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法律事務已經滲透學校管理的每一個角落,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辦學自主權的行使(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機構設置權、招收學生權、聘任教師權、教師管理權、學生管理權、經費使用權等)、對外經濟民事關系(工程管理、設備及辦公用品采購等)、教師管理(聘任教師、組織教學、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對教師和職工進行獎勵和處分)、學生管理(招收學生、組織教學、管理學籍、對學生進行評價、實施獎勵和處分、頒發學業證書)。因此,依法治校已經成為學校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為此,高等學校在探索、實施依法治校過程中,逐步將依法治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為學校管理的主流方式,依法治校正在成為學校管理的一種習慣。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的實踐,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工作奠定了可供借鑒的實踐基礎。
各高等學校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推動和號召下,各高等學校均在學校對內管理、對外交往等方面采取了一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措施。截至目前,各高等學校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比如,有的高等學校成立獨立的法律工作機構(法制辦、法律事務辦公室、法規處等);有的高等學校在校辦設立了專門的法律崗位,具體負責學校法律事務;有的高等學校由熟悉法律業務的工作人員兼職處理學校法律事務;有的高等學校與社會法律服務機構或法律專業人士(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律師等)簽訂了法律顧問合同。雖然各高等學校做法并不完全統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均由熟悉法律業務的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處理學校法律事務。這就保證了學校的法制化管理,保證了學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等學校人才資源豐富,為依法治校提供了有力可靠的思想基礎及人才儲備。高等學校人才濟濟,在校教職工、學生等文化素質、學歷水平在各行各業、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廣大在校教職工、在校學生在思想上比較容易接受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也愿意實踐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高素質的教職工作人員及高校學生,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提供了有力可靠的思想基礎,也成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所必需的人才儲備。
全面推行依法治校面臨的緊迫任務
對國內外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狀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總結。依法治校工作的開展,涉及我國教育管理方針的調整和變革,是國家教育體制發展、建設的~件大事。我國人口多,教育發展起步較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高等學校依法治校工作,是一件嚴肅而且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為此,在全面、徹底推行依法治校工作前,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教育界的有關管理專家,應當對目前我國各高等學校依法治校工作進行一次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對各高等學校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探索出來的思路和經驗,進行認真的總結和分析,同時借鑒國外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的先進經驗,綜合確定我國依法治校的思路、原則、模式和具體措施。
制定、完善依法治校政策和法規。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政策和法規,統一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的做法,并規定制度構建、機構設置、領導體制、人員編制、法律責任等問題。
對依法治校工作做出硬性規定和部署。在做好上述兩項工作的基礎上,教育行政部門應以文件或通知的形式,要求各高等學校在一定期限內全面落實依法治校工作。考慮到目前各高等學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作法不一,進展參差不齊,文件或通知可以對依法治校工作的落實規定一定的過渡期,保證高等學校的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平穩過渡。
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策略構想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實行依法治校,關鍵在于主體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而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法制教育。因此,有必要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教育行政人員、學校領導及師生員工乃至學生家長積極投身于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和護法的活動。法制教育的內容要優先選取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及相關案例。
學校管理者應樹立依法治校觀念。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封建傳統的文明古國,封建專制思想在民眾心中根深蒂固。因此,高等學校管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主要依靠行政權力、運用行政手段、通過上傳下達的方式進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這種“家長式”管理體制的核心和特點。貫徹依法治校理念,學校領導者必須從我做起,在對內管理、對外交流中率先轉變觀念、改變思想作風和管理方式,依靠法律、法規、規章和學校章程行使管理職權,履行管理職責,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正確處理學校規章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關系。高等學校管理離不開規章制度,離不開國家政策及國家法律法規。貫徹依法治校理念,必須兼顧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學校規章制度。在依法治校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依法辦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要依據國家政策辦事;法律與國家政策沒有規定的,要依據學校規章制度辦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校規章制度不得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相矛盾,必須與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保持一致,或者在遵循法律、政策所確定的前提、原則的基礎上,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作出必要的補充。所以說,依法治校強調的是依法辦事的精神,依法治校并不排斥國家政策及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要把法律、政策與學校內部規章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體制。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實處,必須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體制。在統一依法治校理念的前提下,高等學校還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將依法治校理念貫徹到學校管理的實踐當中,逐步形成與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制度相匹配的高校管理體制,并保證該體制的穩定性。
建立民主管理和監督制度。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以教師為主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學生代表大會、家長代表大會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制度,廣泛征求不同意見和建議,接受來自校內校外的監督,及時調整工作,明確責權,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實現學校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統一,推動其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結語
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依法治教已經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流,依法治校工作勢在必行。目前,各高等學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此基礎上,對依法治校工作進行總結,并作出新的部署,對高等學校的法制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條件已經成熟,并且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緊迫任務,也勢必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長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