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任
鄉鎮中學地理教學一直以來拘泥于課本知識的講授,教學一直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勾畫重點,學生記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外,就沒有別的“閃光點”。一些學生地理能考高分,但卻看不來一張地圖,對當地的地理環境也不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理教學中除了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更應該體現地理教學的地方特色,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體現地方特色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
(1)教材講解要與地方地理特色相結合。在地理課教學中,教材始終是我們教學的中心,但這并不是說就唯教材是從,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置與地方特色相關的問題。如我們在上非洲地理中的撒哈拉沙漠一節時,就可以把撒哈拉沙漠所在的地理位置與我省所處的地理位置相比較,然后問學生,既然我們都處在同一緯度上,家鄉山清水秀,而在地球的另一面為何卻是浩瀚無邊的大沙漠呢?這樣,就可以把問題引到有關環境等現實問題上來。再如我們在講到水資源問題時,我們可以聯系到自己的家鄉,我們現在所在的很多地方并不受水資源的困擾,對于我省的絕大多數鄉村,水資源并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何開發和利用。如果這樣講解學生在節約用水方面的意識就很難提高,有的學生甚至認為,沒有必要節約用水,這時我們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大環境教育。
(2)帶領學生深入大自然,充分利用地方地理資源這個活教材。地理教學應該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近年來,因為安全等因素,一些教師在社會實踐教學上畏縮不前,加之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學生外出的規定,因此,一些教師就不敢讓學生深入大自然,學生就只能從書本上去了解地理。筆者認為,安全問題固然重要,而學生的社會實踐知識也同樣重要,這就看我們的教師如何處理好這兩方面的關系。學生只有深入大自然,深入家鄉的山山水水,才能讓課本知識變得“活起來”。
(3)開發鄉土教材,加強校本教研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家鄉。鄉土教材的開發對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很難的工作。其實,所謂的鄉土教材并不是一定是拿到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我個人認為,各校都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和當地情況開發本校適用的教材。以地理科為例,我們可以組織地理教師根據當地的地理情況編寫教材。如將當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結構,氣候情況,動植物分布,地理優勢和劣勢,土壤環境,水資源情況等進行分類整理編寫,這就是一本活教材,一本讓學生感興趣的教材。里面的一些地理知識學生可能只要看上一遍就能夠記清楚,而不是整天去死記硬背。
當然,開發鄉土教材需要一定的精力,還要人力和物力,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同行的幫助。也可以邀請當地一些知名人士擔當顧問,讓大家都來提意見,爭取讓鄉土教材做到更合理,更科學,更能發揮其實際意義。
(4)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地理知識。“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如果學生學的東西沒有得到運用,那他就不會感興趣,而且也是在浪費時間和青春。作為地理教師,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如學生通過對本地的土壤結構和氣候條件的了解,知道在當地發展什么樣的養殖業會更有利。什么地方什么季節適合養殖或種植什么。再如學生通過對當地地理位置的了解,進而了解當地的交通情況,然后作出自己今后的出行計劃。
(5)地理學科要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在體現地方特色的同時,我們應把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如生物、化學等學科。特別是在講到家鄉的一些地理情況時,我們可以邀請其他學科教師一起參加,對學生進行講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比如如何搞好當地的養殖業,我們可以邀請生物老師參加。對當地土壤結構的認識,可以找化學老師參加;對當地經濟形勢的分析,可以找政治老師參加;對一些地理淵源的講解,我們可以邀請歷史老師參加。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家鄉,并真正體現了地理教學的地方特色。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農村中學不僅承擔著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同時我們也承擔著培養一批能建設家鄉,服務家鄉,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合格人才的重任。我們的眼光不僅要關注升學,更應該關注那些可能無法升學而很快投入農村建設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與地方特色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