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飛 羅德榮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然而一提起作文教學,尤其是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老師都感到頭疼。因為學生們都太小了,而且我們面對的大部分學生是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有的學生連漢語方言都聽不清楚,老師上課還必須用少數民族語言與其溝通,要讓這些學生寫出作文,更是難上加難了。
今年,本人擔任三年級語文學科教學,在作文教學中發現:有極少部分學生還算喜歡寫,但寫出來的內容過于簡單,基本上是一件事情,幾句話就完了,而且常常前言不搭后語;有一部分學生是想寫,又不會寫,不知從何寫起,無頭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順序弄不清楚;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則是有些怕寫作文,甚至一到作文課,就大聲說:“啊!又寫作文了,老師,不寫行不?”真讓我哭笑不能。針對這些現象,我不斷總結方法,找出應對以上問題的一些方法,現簡單總結如下。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動力,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興趣,再難的事也愿意做,并且都會想做,作文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個體差異進行個別指導。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要把學生當作好朋友,多親近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多與他們溝通、談心,從中了解學生的個別特點,在備課時結合學生的各種特點,多準備一些和學生興趣相關的素材,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激情。另外,我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放寬“政策”,不限定語言表達,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只要想說,說長說短都可以。出現語病時,教師隨時糾正,這樣一來,學生沒有了語言限制,消除心理的壓力,激發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學生膽子大了,語言多了,這時,教師再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話語以書面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就成了簡單的作文。例如:在本學期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八),也就是本學期最后一次作文。上課時,我讓學生回顧交流這學期以來自己的習作寫了些什么。學生們都紛紛舉起小手:“寫過《我的課余生活》、《我最熟悉的人》、《我最好的朋友》......”于是,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作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學生聽到老師的贊許,都樂滋滋的。在學生興致勃勃的時候,趁機試探:那,最近,你有哪些很想和別人說的嗎?人、事、物或景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現在,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想對他說”的同學,把事情告訴他,注意要把內容說清楚,然后聽的同學再告訴大家自己聽懂了些什么。大家再討論:哪些地方說清楚了,是怎么說清楚的;哪些地方還沒說清楚,應該怎樣才說清楚。然后,老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內容作為例子組織討論,相互議議優點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見,引導學生掌握一般的修改方法。最后學生自選內容進行寫作,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這樣,學生就覺得容易多了。
二、引導觀察,讓學生愛寫
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為寫作積累素材。由于身邊的人、事、物景都是學生親耳所聞,親眼所見,親手所做的,他們有真切的感受與體驗,這樣,學生寫作文時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
三、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學
會修改
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習,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離不開具體的寫作實踐,這就需要教師們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平時,我要求學生看見什么,聽到什么或做了什么都盡量把它記下來,作文時才有話可寫。作文不可能一次就成功。教育學生,作文要多次修改,教師要有耐心地引導學生反復修改自己的作文。寫作話語要由短句到長句,由簡單到復雜,由平實到華麗。要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告訴他們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相互修改,并且要持之以恒,不斷的寫,同時不斷的修改,這樣作文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總之,三年級作文教學是學生進入寫作的起步階段,也是決定學生走穩習作之路的關鍵一步。對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我深知,應培養他們良好的寫作興趣,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只有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研究,實事求是,善于總結,努力尋找一切可行的教學途徑,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才會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