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珩
傳說,天地間有種神秘的東西——感動。它的神秘之處就在于,當你敞開心扉去擁抱它時,你會發現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淚的晶瑩,花的絢麗,星的璀璨,落英的繽紛……
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驚起回頭處,猛然發現,撥動那根心弦的竟是許許多多讓人忘卻、埋怨的事,縷縷和煦的陽光將整個心囊徹底照亮。大自然以永恒速度發展著,向人類傾訴著。不經意間,在人們成為聽眾的同時,那根脆弱的心弦被悄然撥動。于是,一段段令人感動的神話將無休止地被寫下去。
大自然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感動著。
唱完了春天的歌,蹚過夏天的條條小溪,秋,在金色的季節織出了生命的理想,唱出了生命贊歌的鏗鏘。楓葉如丹的秋天,在人們品嘗完喜悅的“碩果”之后,變得落寂起來。沒有了春姑娘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沒有了夏姑娘生機勃勃的景象,殘留下的只是光禿禿頹敗的虬枝和衰黃許久的草地、樹葉。瑟瑟秋風中,軋枝上零星點綴著的幾片樹葉終于按捺不住寂寞,在秋風的慫恿下簌簌落下,猶如一只只隨風起舞的黃蝴蝶,最后,也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文人,總是愛在這個季節中感傷,感傷著曾經擁有的和已經失去的,在這里或是在那里總是留下星星點點的痕跡訴說著悲秋的情懷?;蛟S,是我們太在意了。原來楓葉如丹的秋天也是別有一番情調在心頭。一幅幅淡墨的水墨山水畫,添之一筆則濃,減之一筆則淡,沒有了殘山剩水、枯枝敗葉的落寂,承載起的是揚起希望風帆后點點滴滴的感動。不必因落寂的軋枝而獨自發呆,那是落紅到生命極致的慷慨一落。那落紅,將自己的整個身軀融入泥土后,便有了“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欣欣向榮景象,難道你沒有更遠一點看到春天嫩芽抽出時的景象,那闊別重逢的感覺,不正訴說著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感動嗎?
感動,感動秋天那“我花開后百花殺”素菊的堅韌;感動寒冬時節那“惟有暗香來”臘梅的執著;感動盛夏池塘中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白蓮的清高。感動是一種精神,是每個人都應學會的一種精神。學會感動,學會用感動的心去體味生活。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嘴里呢喃著一句句溫馨的話語,感動便在你我他之間輪回著。感動的不僅僅是一顆跳動的心,更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
感動,承載起的是點點淚光中閃動著的心靈深處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