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生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就不會有地球上的蕓蕓眾生。然而,太陽也會招災惹禍,給人類帶來許多麻煩。科學家們指出,太陽不僅是世界氣候異常的“罪魁禍首”,而且還與人體健康頗有瓜葛。
科學家研究發現,只要太陽一攝動,交通事故就會比“平靜的日子”增加1~3倍。太陽活動并不是很平穩,因此,常常引起人的神經和心理活動失常現象的增加,精神分裂癥發病的危險性取決于太陽的活動性,這種現象在身體的胚胎階段就有所表現。
科學家們認為,大概身體上沒有哪個系統不受太陽“變幻”的影響。如人的體溫調節過程、呼吸系統,肌肉系統、血液系統和紅血球沉淀速度的快慢等等,都與太陽的變化有關。
俄羅斯立伏龍芝大學的研究表明,在太陽磁暴發生的當天,以及此后的頭兩天,能引起細小血管出血和栓塞增加。神經系統對太陽活動特別敏感。太陽黑子劇增時,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隨之發生變化,胃分泌活動減弱,對麻醉劑的反應減低,條件反射抑制,血管痙攣加劇,對信號的反應時間延長。因此,在這些日子里,不幸事件和意外事故的數量劇增,精神病人病情加重,住院人數也急劇上升。
近年來,科學家還發現,在太陽活動增強時,血液的凝固系統皆發生變化。在磁場擾動期間,出現纖維蛋白抑制的明顯趨勢;但在磁暴開始24小時后,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提高,在磁暴后的第二、四、七天,血液抗凝系統活動最大,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和出血,致使心肌梗塞發作與猝死病人成倍增加。同時,磁場擾動會促使高血壓與青光眼疾的嚴重發作。
有研究指出,來自太陽的大量紅外線可破壞人體細胞,分解蛋白,激活酪氨酸酶,使黑色素增加。接觸過多的太陽紫外線會引起皮膚癌。
現代臨床統計表明,在太陽活動最高年份,人們的末梢血液中白血球的數量降低,于是有人推測,太陽活動可能影響傳染病發病頻率。比如,1925~1955年,在俄羅斯列寧格勒發生的三三次猩紅熱病高峰就與太陽黑子的劇增完全一致。
更為有趣的是,一些從事母親和兒童保健的專家指出,在太陽活動增強期間,早產、自發流產、后期妊娠中毒事件升高,兒童的死亡率也增高。新生兒的身高和體重也與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有關:黑子越多,身高越低,體重越輕。而出生這一年的太陽活動程度大大影響到一個人的體質。
其實,太陽及其他天體運動的聯合效應與人體健康也有聯系。例如,當地球、太陽和月亮運行到一直線前夕,潰瘍出血病會增加。國內學者曾對一組心血管病人觀察發現,當日食發生時,病人原有的主要癥狀有加重趨勢:高血壓病人血壓上升,心電圖也出現心肌病變加重的表現。日食發生前和發生時,交感神經興奮性比平時增高,日食后反而降到比以前更低的水平,
總之,“人與大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內經》)太陽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十分密切,只是這方面的研究還很薄弱,要徹底揭開太陽與人類健康的秘密,仍需無數科學工作者付出極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