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立坤
發現、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中研究的起點。發現不了問題,研究過程無從開頭,更無從展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創新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出問題沒有固定的方法,但學習掌握幾種提出問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在研究性學習中靈活應用,對提高同學們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益處。
一、類比提問法
“植物有沒有血型?”有科學家提出了這個問題,并進行了研究,從而發現植物也有血型。植物與動物有許多相似之處,既然人類的血液有不同的血型,動物的血液也有不同的血型,那么,植物會不會也有血型呢?像這樣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現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從而推知、猜想它們在其他屬性上的相同相似點,進而提出問題的方法就是類比提問法,
類比是提出問題并做出新發現的主要思路,類比思維的認識依據是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正是這種類比思維的智慧閃點,激發了科學家的創新欲望,捕捉到了“植物也有血型嗎”研究課題的靈感。
同學們也可以運用類比提問法,捕捉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研究課題。例如,我們可再將植物和動物進行類比。動物要睡眠,動物生病時會發燒,動物會出汗,動物有感情,人類和動物都懂得愛和恨,動物腦體內有一塊音樂區,能感受音樂的作用……
那么植物要睡眠嗎?植物也會“發燒”嗎……研究的課題就會源源不斷涌出。這些課題看似荒謬,但非常有創新性,其中一些課題科學家們都在進行研究,我們的同學不妨牛刀小試,與科學家同步研究,從中學習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
德國數學家刻卜勒曾說過:“我特別喜歡類比——我的最可靠的老師,因為它給我們揭開了自然界的各種秘密?!泵慨斘覀內狈ρ芯啃詫W習課題時,不妨試試用類比方法尋找。大哲學家康德也說過:“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能指引我們前進。”
二、質疑提問法
質疑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求異性思維。只有勇于提出質疑,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質疑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必經之路,是開啟創造性思維的一把金鑰匙。
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現問題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挑戰權威,終于得出兩個鉛球一大一小同時著地。蜜蜂大家經??梢?,在《十萬個為什么》中寫到,蜜蜂的嗡嗡聲來自翅膀的振動,每秒達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動,聲音也就停止了。
而湖北省監利縣的聶利同學在養蜂場發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有煽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于是她對教材、科普讀物和老師的講解產生了質疑,并開始了對蜜蜂的試驗和研究,成功地撰寫了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并獲得高士其科普專項獎。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秘,卻被聶利同學發現了。
也許她的發現過程并不曲折復雜,但她敢于向“定論”挑戰,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挑戰的勇氣和行動尤為可貴。李四光說:“不懷疑不見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懷疑態度,不要為成立的學說所壓倒。”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p>
任何科學都是人類認識的深入而發展;科學史上的每個偉大發現都是向權威挑戰的產物。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敢于懷疑傳統、質疑書本、挑戰權威,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