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思
逝去的童年是我們兒時手中的棉花糖,純純的,甜甜的。曾幾何,斜陽下的巷口卻再也沒有了那個和我手牽著手分享棉花糖的人。
——題記
“你曾對我說,每顆心都寂寞,都渴望被觸摸。你的心永遠都燃燒著。永遠都不會退縮,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輕柔的歌聲從耳塞里傳來,幽幽的,如同一縷縷細絲纏繞著女孩的心,她的心一陣刺痛,淚水不由自主地滑過臉頰。
女孩一向很樂觀,很活潑,似乎從來都不曾有過雨季少女的憂愁。在別人眼里,她像個永遠也長不大的丫頭。可誰曾想到,她心底埋藏了一個憂愁的故事,一個有關男孩、有關純真童年的一段故事。
女孩已記不起是怎樣與男孩認識的了,因為在她的記憶中,男孩一直都在陪著她一起成長,一起走過那段最美好的歲月。
他們倆很小就成了好朋友,雖然那時“朋友”這個詞對他和她而言,還是那么深奧和陌生,但女孩肯定他們就是好朋友,最好最好的朋友。如果不是,她就不會把自己最喜愛的棉花糖留下來送給他;如果不是,他就不會在她哭泣的時候扮小狗小豬逗她開心;如果不是,她就不會一直都守護著心底里的那個故事。
童年的點點滴滴對女孩而言,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她用歲月的絲線把它們串連起來。女孩和男孩一起上學,一起唱歌,一起在斜陽下的巷口分享棉花糖。
上幼兒園時,老師給小朋友安排座位,女孩被安排和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坐,她不愿意,就嘟著小嘴站著不動,使勁地盯著老師直掉眼淚。老師見了忙問她為什么哭,她說她要和他坐,因為她怕他以后只和同桌講話而不理她了。這時,男孩很有“男子漢”氣概地擦干了她臉上的淚水,挺著胸膛說:“不要哭,我以后都只跟你說話。”
因為這件事,她和他被小朋友們笑了很久,直到后來長大了,還有同學拿它來取笑女孩,但她并不在意,因為她記得,男孩后來真的很少和別人玩了。
他總是和她一起玩游戲,手拉手一起回家。有時,他們會瞞著大人去那條離家不遠的小河邊玩,脫掉鞋子踩在清涼的河水里,然后一起翻開小石頭,去抓藏在石頭下的螃蟹,玩累了就坐在青青的草地上唱兒歌,背誦老師教過的詩文,或躺在草地上遙望湛藍的天空,一起憧憬未來。然而,在那些風輕云淡的日子里,屬于女孩和男孩的童年也在悄然逝去。
女孩和男孩都長大了。朦朧的少女情懷和青春期的羞澀,使她不再和他一起回家、一起玩耍。男孩有了許多朋友,男的,女的。長大了的男孩帥帥的,很陽光,所以總有許多女生圍著他轉,而他也會很開心地和那些朋友們說笑,就像小時候和她玩耍一樣。
可她卻不敢與他接近,只是遠遠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有點開心,也有點心痛。她以為,男孩只是把她也當作一個童年的記憶,而這個記憶已隨著童年的流逝,被他遺忘在了歲月的風里。
很多時候,她會莫名其妙地難過,甚至哭泣。這時,她會去那條曾經灑滿歡笑的小河邊,把腳浸在涼涼的水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憶曾經有過的那些日子。但她不會把這些告訴男孩,不會告訴他自己是多么渴望再回到那個屬于他們的童年,因為她不想打擾他的生活。她愿意只是站在他的背后,在角落里看他陽光般的笑臉。
后來,男孩走了,去了法國留學。他走的那天,她沒有去送他,因為她不敢,不敢面對與他的分離。她躲在房間里,不停地疊著紙鶴,每一只紙鶴上都寫滿了童年的回憶以及對他的祝福。
再后來,她收到了一封信,是男孩的母親送過來的。信是用一張天藍色的紙寫的,藍得宛如兒時他們頭頂上的那片天空,不含一絲雜質。信里,男孩問女孩為什么不去送他,他說成長使他遺失了許多美好的東西。但不管如何,她一直都是他生命中的最美……對于女孩又何嘗不是呢?
終于,在淚水中明白,有些東西逝去了將不再回來——呵,那個棉花糖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