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隨著物種的進化,加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大量的動物在不同的時期從進化環節中消失。許多動物種類被生物學家宣判了歷史的終結。
然而,未曾料到,在非洲大森林,有一種出沒于森林和水洼中的矮象,它個子矮小,但在森林中卻疾跑如飛。當地有許多關于矮象的傳說。比利時籍的法朗辛中尉對這很感興趣,他帶領一個考察隊,來到剛果尋找矮象,但未找到任何矮象的蹤跡。法朗辛沒有放棄信念,孤身一人帶著干糧和武器,重新闖入茫茫的大森林。幾十天后,他終于帶著一張矮象皮和一對象牙回來了。
根據象牙推斷,這頭矮象高約1.5米,象牙則長達66厘米。法朗辛在森林中患了熱病,歸來不久便病逝了。人們雖然得到了矮象存在的證據,鑒于未能捕到矮象,迄今為止,矮象仍是剛果叢林中的一個謎。
2005年,美國一名空軍少校駕駛一架戰斗機,沿馬來半島海岸線飛行。突然飛機失事,他趕忙跳傘,降落到一個荒島上,島上長滿了亞熱帶樹木和花草。少校向叢林中走去,希望找到一點水。
突然,叢林中傳出一陣巨大的響聲,接著,奔出一只巨大的爬行動物,長達3米,一張大嘴,上下顎很長,還有一條又長又粗的尾巴。少校被嚇呆了。這個爬行動物飛快地向旁邊的樹叢中撲去,樹叢中竄出一頭野豬,驚惶失措地逃跑。爬行動物在后面緊迫不放,邊追邊吼,吼聲驚動了沉寂的森林,羚羊、猴子紛紛四下逃竄……
停留數日后,少校才被救離小島。他講述了自己在島上的遭遇,又請教了一些學者,這才知道,他在島上遇見的是一條庫木杜恐龍。可是,在生物學家的眼里,這種巨型爬行動物應該早已在中生代末期絕種了!
在巴西,曾經出現過一種“豬牛”,它有些像豬,但又不是豬。科學界認為它們早在約7000年前便絕種了。
2007年夏天,美國的瓦提齊爾教授來到巴西,沒阿臘古艾亞河向南,他進入了格蘭查科。一天,在一片小樹林中,突然發現一群高達90厘米的豬牛在樹叢中奔跑。教授大吃一驚,他準備追蹤這群豬牛,但未能如愿。
為遺蹤豬牛,教授又來到阿臘古艾亞地區,深入格蘭查科的叢林中。這次,他又發現了一頭剛死去的豬牛的骨架和皮,這是當地居民不久前打死的,他們吃了肉,將骨架和皮扔在叢林中。
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一些絕種動物的復活。這些發現使生物學家感到疑惑和震驚,難道還有大量的史前動物活動在地球的一些角隅?
多年來,一些海洋生物學家在致力研究巨型海生動物,其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巨型海蟒了。1968年,英國巡洋艦在好望角海域發現了一條巨型海蟒。梅蟒身長18米,頭翹出水面約1.2米,閃閃發光的眼睛十分嚇人。
最不容置疑的是1942年,一次巨型海蟒目擊記。一天清晨,英軍軍官蘭京和值日軍官巡視軍營,突然聞到從河岸方向飄來的一股惡臭氣味。蘭京帶領一些土兵,戴上防毒面具,向河岸方向搜索過去。他們在河灘上發現了一副巨大而又陌生的海生動物骨架,部份皮肉已腐爛,正發出令人窒息的臭味。
是將它燒毀以保障該地區居民的健康,還是將它保存下來以供科學家研究呢?蘭京選擇了后一種處理方法。蘭京與英國皇家科學博物館聯系時,博物館由于戰爭原因,很多生物學家都被調去從事細菌戰研究,抽不出力量來,蘭京的建議未被采納。
按照上級命令,將這副骨架燒毀之前,蘭京同部下一起記下了這副骨架的詳細數據:從骨架估計,這頭海生動物活著時,身體呈圓管形,有尾巴和長長的脖子,它的頭很小,頗似蛇頭,鼻子在頭的上半部。上下牙床長滿又長又大的牙齒,兩只大眼睛,位于頭的上半部兩側。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幾千人目睹過巨型海蟒,但是,由于誰也未能拍攝下巨型海蟒的照片,所以一些海洋生物家持否定態度,認為巨型海蟒僅是目擊者的一種錯覺或幻覺。
巨型海蟒到底是否存在,讓未來的科學家們來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