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米
生命中有些傷處,你不去碰它,就永遠不會知道有多痛。
我有一個朋友,她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兒,帶去一些小禮物,陪陪他們。也是從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實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個結:每年的三月總有很多人來看望他們,可盡管每個人走的時候都會說,“我們還會再來”,然而,通常很少人會在其他沒有名分的時候來到這里。
有一個小男孩很喜歡摩托車。有一年的三月,一群人來到福利院,當中的一個大哥哥知道了小男孩的心愿,熱情地許諾改天會騎摩托車來帶他去兜風。小男孩很高興,從哥哥走后就開始,他一直期待著這個承諾。可是,哥哥也許是很忙,也許是粗心大意忘記了,一直也沒有摩托車令人興奮的馬達聲在福利院的門口響起。
小男孩的智商有點問題,可是他很懂事,只是在每年的三月才會問起:那個大哥哥今年會不會騎著摩托車?
我不是指責那些沒有再去福利院、沒有實現承諾的人們,事實上,去過總是勝過不去。更何況在承諾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心里一定也是涌動著萬千的柔情。只是后來興許衡量了自己的能力后,發覺力不從心,也可能又有了新的牽絆,總之,那樣的柔情就慢慢隱去了,承諾漸漸也涼了下來。
只是,對于有著摩托夢、洋娃娃夢或是其他什么夢的孩子來說,那是他們全天候的期待。
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親情的聯系有時候挺脆弱,年輕的父母看到出生的孩子少了手指,或是眼睛里的混濁,或是癡癡的表情,想到今后把這孩子拉扯大的艱難和遭人白眼的委屈,很容易就忽略了懷胎十月的期待和血濃于水的情感。還有些本來好好的孩子,完全是因為家人的照顧不周,被燙壞了臉,或是發燒沒有及時治療燒壞了頭腦,同時也失去了享受家庭溫暖的權利。這些無辜的孩子被遺棄在福利院的門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開始自己的人生。
于是,我們很想為孩子做一期節目。去的時候,我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三分鐘熱度。我們想了很久應該做些什么,送些禮物或去陪陪他們當然是好;可是,福利院的孩子也期待著能幫助別人、去愛其他人。
助人是快樂之本,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到最本質、最根源的快樂,一種被需要、被感激的快樂。
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計劃開始實施。福利院稍大一些、行動方便的孩子被我們組織起來,兵分四路:一部分去公園門口賣氣球,一部分深入公園內部幫游人拍照,一票人在糕點店義賣蛋撻,另一票在鬧市區賣鮮花。通過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一些收入,再用這些錢給那些年紀小,或者不能活動的孩子添置生活用品,為他們舉辦party。
你該看看那些孩子在工作的時候有多快樂!他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當有了收入的時候,孩子們細心地數了又數,驚訝于自己通過勞動也可以創造財富;當買好了禮物回去時,他們那激動、期待、驕傲、神氣的表情是多么真是動人啊!
party很成功,孩子們都很快樂。他們的老師也一直說,以前總是想著要怎么去愛這些孩子,可卻忽略了孩子們也想去愛別人的情感需要。
孩子們對我們很親。他們雖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健康孩子,但是卻無一例外地特別善良真誠。有一個智力不好的孩子,總是熱情地抱著我們節目組一個小女孩,大聲地喊“媽媽”。也許那個孩子把所有他喜歡的人都叫“媽媽”吧。
小女孩看著這個比自己高得多、也壯得多的孩子,眼淚一下就流了出來。這個人世間最溫暖、最偉大、最無私的稱呼在這一刻狠狠地撞擊了她的心。
那種情緒,就是愛。
生命當中一定有遺憾,這是改變不了的。有些傷,必須揭開來,用藥用愛,才會慢慢好起來。
生命里有些痛,我們不得不去碰它。